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文学演进的理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先秦文学的演进与文学的发生、文学的传媒嬗变、美学风格的趋向和文学的内在精神密切相关,正是以上因素共同促成先秦文学的形成、发展并在流变中显现出它的印迹。也正通过以上诸方面的研究才能较清晰地将先秦块域性的文学作品串结为一个有逻辑关联的整体,对于了解、把握这段文学乃至代际影响的后世文学大有裨益。
作者
虎维尧
机构地区
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先秦文学
演进轨迹
逻辑因素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齐洲.
论文学史的观念与文学史的编写[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33-38.
被引量:4
2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钱志熙.
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59-64.
被引量:17
5
[10](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齐洲.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J]
.文艺研究,2002(6):50-58.
被引量:13
2
王齐洲.
中国文学观念的符号学探原[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134-146.
被引量:18
3
[1]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第一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7.
4
[4]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5
梁启超.小说丛话[J].新小说第7号,1903,.
6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M].成都:巴蜀书社,1996..
7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1917,(5).
8
杨倞.荀子注[A].严灵峰.无求备斋苟子集成[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9
国语[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汪远孙《国语校注本三种》,道光振绮堂刊本.
共引文献
33
1
张小星.
新主体性生成的情感机制——基于对《左传》“赋诗断章”活动的解读[J]
.宏德学刊,2023(2):29-41.
2
王飞阳.
清代赋论的赋体书写[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98-105.
被引量:2
3
张小星.
《左传》“赋诗断章”的存在论诠释学分析——作为“哲学训诂学”的探索[J]
.当代儒学,2021(1):77-133.
被引量:1
4
刘树胜.
论“郑声淫”——回到朱熹的时代去[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2):22-25.
被引量:1
5
刘树胜.
再论“郑声淫”──回到孔子的时代去[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16-18.
被引量:2
6
孙建虎,王佳玲.
《蒹葭》题旨多解考辨[J]
.时代文学,2008(6):115-116.
7
杨和为.
知者乐水——以水为例论相似点的选择及其与思想倾向之关系[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19-23.
8
虎维尧.
从"思"、"忧"情结洞悉《国风》中女性的精神世界[J]
.宁夏社会科学,2004(5):111-114.
9
潘殊闲.
象喻: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J]
.宁夏社会科学,2005(2):132-136.
被引量:10
10
马翀炜,张帆.
传统的保护与发明[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5-53.
被引量:5
1
程敬业,江守义.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5):70-73.
2
蒋友柏.
“年龄”人生观[J]
.文苑(经典美文),2009(7):10-11.
3
谭坤.
张惠言词学与易学关系论略[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4-7.
4
蒋友柏.
做自己的“第一代”[J]
.意林,2009,0(11):15-15.
5
韩斌.
从《哈扎尔辞典》看后现代小说的写作模式[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12-14.
6
夏静.
编年批评史的意涵与理解[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9-86.
被引量:3
7
王立.
什么是启蒙:康德与福柯[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24-27.
被引量:2
8
王敏.
小说的存在与人的存在——重解博尔赫斯[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0):36-42.
9
蒋友柏.
做自己的“第一代”[J]
.北方人,2009,0(10):32-32.
10
张嘉树.
真情与好运[J]
.东北之窗,2017,0(1):1-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