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周易·系辞》中就载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三国时期的思想家王弼对此论述得更为详尽:“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任遂虎也指出:“形、貌、象只是艺术品走向美感效应的中介,而神、气、韵的获取才是艺术品美感效应的归宿,可见,艺术品创作的主旨在于以象尽意,以形传神;艺术品的接受同样在于瞻貌悟神,拟容取心。”既然文学作品在于“以象尽意,以形传神”,那么由象到意、“瞻貌悟神”的解读程式就成了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0,共1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