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功效与方剂作用间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大多情况下只取其一部分功效,而非全部。中药功效有选择性的发挥是通过方剂中药物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完成的。方剂的配伍方法、药物间的剂量变化、方剂的剂型选择是影响药物作用方向的主要方面。
作者
唐林
柴瑞华
初杰
机构地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76-77,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功效
方剂
配伍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34.
2
查良伦,沈自尹,张萍.
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74-75.
被引量:73
3
高晓山.
中药配伍理论研究问题瞻望[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6):1-7.
被引量:16
4
刘喜平,李沛清,李娟.
复方配伍研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J]
.中成药,2005,27(5):589-59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李仪奎,徐军,张晓晨,王晓青.
黄芪当归药对配伍的药理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2):1-3.
被引量:41
2
常明向,徐莲英,陶建生.
当归及其配伍药对当归芍药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4):34-36.
被引量:25
3
宋延平,谢人明,刘小平,成雪花.
当归补血汤的心血管作用及耐缺氧作用[J]
.陕西中医,1993,14(10):472-473.
被引量:21
4
查良伦,沈自尹,张萍.
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74-75.
被引量:73
5
黄熙,夏天,任平,马援,文爱东,蒋永培,宋岭,臧益民,牛国保,王跃民.
川芎伍用丹参煎剂对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288-291.
被引量:69
6
陈玉春,高依卿.
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理的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43-45.
被引量:60
7
王浴铭,张君增,朱风云,刘伟,杨云,范全民,王.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黄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115-118.
被引量:64
8
陈玉春.
当归补血汤对血虚小鼠产生IL-2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2):739-741.
被引量:37
9
林桂涛,李万忠.
黄芪对补阳还五汤作用的影响[J]
.中草药,1995,26(12):639-640.
被引量:7
10
鄢顺琴,凤良元,黄德武,郭延松.
枳术丸对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J]
.中成药,1996,18(4):30-32.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96
1
付玛,刘姝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0-1791.
2
徐秀梅,李绚,郭章华,刘公望,冯学瑞.
中医对脑外伤重症患者后遗症期的调治[J]
.中医药学报,2008,36(1):34-36.
被引量:5
3
康圣洪.
补阳还五汤化裁合用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117-118.
被引量:2
4
商洪才.
方剂配伍内涵及其外延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9):20-21.
被引量:1
5
洪英,杨剑辉,赵喜荣.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肾功能不全[J]
.实用医药杂志,1996,14(4):246-247.
被引量:2
6
胡浩.
七味通脑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8):461-462.
7
韩笑,胡一冰,邱德文.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8):59-64.
被引量:7
8
王新高,童萼塘,孙圣刚.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4-7.
被引量:11
9
胡随瑜,金益强.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72-75.
被引量:46
10
刘喜平,李沛清,李娟.
复方配伍研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J]
.中成药,2005,27(5):589-591.
被引量:8
1
杨世雷,杨扬.
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34):42-43.
被引量:4
2
万飞.
骶髂关节损伤的针刺、针刀及整脊治疗技术方案[J]
.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1,14(3):71-72.
3
楼一层,吴帆,刘焱文,谢周涛,赵锋,占昌友.
中药化学与中医复方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4):24-25.
被引量:2
4
宋超.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探析[J]
.首都医药,2010,17(24):33-34.
被引量:4
5
孙燕.
浅谈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73-1173.
被引量:4
6
孙丹妮,汪倩倩,王超,刘春芳,柳伟伟,林娜.
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瓜蒌与制川乌反药配伍组合的祛痰镇咳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2):55-59.
被引量:9
7
倪伟.
试论《金匮要略》方中药物的作用方向[J]
.河南中医,1998,18(4):200-201.
8
徐静雯,李运伦.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中医证候和方剂作用的重要工具[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313-315.
被引量:3
9
殷玉琨,王蕾,冯利,丁立祥.
活血化瘀防治乳腺癌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1):2619-2622.
被引量:4
10
郭连芳,刘艳霞,靳珠华,林秀珍,白风菊.
牛磺酸与复方淮山药合用药效初步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S1):265-26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