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另一种声音:对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说“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狄尔泰把解释学发展为一种哲学,开始了解释学哲学化的进程。解释学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解释学化。对于这一转变,解释学界和哲学界多表示了肯定性的评价,认为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我认为,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退缩与唯心主义化,既不利于解释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哲学的发展。解释学只能作为研究语言文本意义理解的具体学科得到发展,哲学只能作为研究世界观的学科得到发展。
作者
王金福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解释学
哲学
理解
认识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谢地坤.
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J]
.哲学动态,2006(3):16-23.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狄尔泰全集》第1卷,Vandenhoeck & Ruprecht,Gottingen,1990,第136页.
2
M.霍克海默.《一个新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载《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与认知社会学》,1967,柏林,第289页.
3
《狄尔泰全集》第18卷,Vandenhoeck & Ruprecht,Gottingen,1977,第53页.
4
《狄尔泰全集》第7卷,Vandenhoeck & Ruprecht,Gottingen,1992,第194页;第139页;第220页;第85页;第85页;第131页.
5
《狄尔泰全集》第3卷,Vandenhoeck&Ruprecht,Gottingen,1992,第210页.
6
里克曼,殷晓蓉,吴晓明译.《狄尔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185页、第194页.
7
伽达默尔《150年后的狄尔泰-在浪漫派与实证主义之间》,载《现象学特刊》,卡尔·阿尔贝出版社,弗赖堡/慕尼黑,1985,第157页;第172页.
8
《狄尔泰全集》第5卷,Vandenhoeck&Ruprecht,Gottingen,1990,第332页;第332页;第86页;第87页;第63页;第319页.
9
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0-11页、第17页、第6页、第4页、第40页、第77-105页.
共引文献
32
1
吴凯,刘慧.
生命教育视域下研学旅行的着力点与实施路径[J]
.教育科学,2022,38(5):67-72.
被引量:3
2
张小龙.
“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18-22.
被引量:3
3
尹湘鹏,易红郡.
让教育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2):58-60.
被引量:1
4
王文利.
解释学视野中的电视新闻传播[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5):136-139.
被引量:1
5
王金福.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J]
.理论学刊,2007(10):41-45.
被引量:7
6
陈治国.
2006:诠释学与中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7.
被引量:1
7
王金福.
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三个关系问题[J]
.学习论坛,2008,24(8):24-27.
被引量:5
8
夏健明,陈元志.
领导干部培训的现场体验式教学研究[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7,1(1):98-103.
被引量:8
9
张夫伟.
狄尔泰生命哲学及其当代教育意义[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98-102.
被引量:12
10
王金福.
解释学与解释、解释学与哲学是什么关系——就“何谓诠释学”中的两个问题请教洪汉鼎研究员[J]
.学术月刊,2010,42(5):26-3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7
1
涂纪亮.
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3-9.
被引量:8
2
[德]黑格尔著 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12-213、205、205页.
3
[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94-95页、第93页.
4
[美]杜威著,王路等译.《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6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9,259页.
5
蒙塔古著《认识的途径》,吴仕栋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页.
6
[美]杜威著.《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7
[美]托马斯·希尔著.《现代知识论》,刘大椿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99页.
8
[美]杜威著,涂纪亮编.《杜威文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9
[美]杜威著.《确定性寻求》,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54,201页.
10
[英]席勒著.《人本主义研究》,麻乔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0页.
引证文献
2
1
唐斌.
杜威的探究性教学论:出场语境及其视域偏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3):55-62.
被引量:5
2
于晓娟,杨军.
“认识”和“理解”:两种不同的主观精神活动——兼谈解释学的基本问题[J]
.求索,2015(7):75-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孙卫华,许庆豫.
洪堡的宗教思想与高等教育自由原则——基于《论国家的作用》第六部分的审思[J]
.现代大学教育,2016,32(1):28-36.
被引量:4
2
龚伟.
实践与文本的对话:《实践论》思想形成的诠释学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5):30-34.
被引量:3
3
雷云,吴美林.
重返经典之路——杜威教育思想研究70年论略[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5):48-57.
被引量:3
4
彭正梅.
谁以易之:论杜威培养“4C公民”的教育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6):27-42.
被引量:10
5
王鉴,张盈盈.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取向[J]
.教育科学,2022,38(6):28-35.
被引量:1
6
郭一凡,徐伟琴.
研究生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性教学——基于知识、研究与教学的多维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2):21-29.
1
李汉兴.
哲学、智慧与自由[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15-17.
2
莫里兹·石里克,成素梅,林青松.
哲学的当前任务[J]
.哲学分析,2015,6(1):154-164.
被引量:4
3
王玉恒.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J]
.哲学研究,1985(9):71-76.
被引量:1
4
陈德述.
略论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2):1-5.
被引量:7
5
丁嘉烁.
《金刚经》“三十二分”的嬗变 从名人字画与敦煌遗书入手[J]
.中国宗教,2017(3):60-61.
6
徐慧杰.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2):223-225.
7
梁庆.
透体是一种感觉的穿梭与凝练——对话章之珺[J]
.艺术当代,2015,0(5):66-69.
8
徐建龙.
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
.青海社会科学,2005(5):7-8.
9
严标宾,张兴贵.
“幸福”研究何去何从——来自半个世纪“幸福”研究的启示与反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3-148.
10
郭庆罡.
感性世界真理澄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意蕴[J]
.理论界,2008(7):94-9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