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官利”制产生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有关官利制产生的原因分析基本集中在资金缺乏、高利贷流行、传统资金出路有限方面;而通过本文的考察,官利制度的产生其实是近代股份制企业创办者在认知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资金相对剩余的条件下,受早期官办企业资金来源困惑和西方新式企业高额利润刺激的双重压力,在嫁接西方新式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自然把传统企业中的银股、护本或存款功能从形式上与现代企业制度合二为一的结晶。
作者
兰日旭
机构地区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81,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资助
关键词
近代企业
股权收益结构
官利制
产生原因
分类号
F129.5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2
1
朱荫贵.
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178-190.
被引量:29
2
朱荫贵.
从老股票看20世纪50年代的股份制企业[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3):85-98.
被引量:4
3
李玉.
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3):73-80.
被引量:15
4
杨华山.
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二难困境——晚清专利与官利制度述评[J]
.安徽史学,2002(2):41-45.
被引量:8
5
陈争平.
试论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大生”模式[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2):39-50.
被引量:11
6
汪敬虞.
19世纪80年代世界银价的下跌和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优势地位[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1):3-20.
被引量:6
7
张忠民.
近代中国公司制度中的“官利”与公司资本筹集[J]
.改革,1998(3):118-126.
被引量:14
8
邹进文,姚会元.
近代股份制的“中国特色”之一——试论清末股份企业的“官利制”[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4):27-33.
被引量:11
9
邹进文.
近代中国股份企业的官利制[J]
.历史档案,1996(2):99-104.
被引量:6
10
姜铎.
略论旧中国三大财团[J]
.社会科学战线,1982(3):186-19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汪敬虞.
十九世纪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洋行[J]
.历史研究,1994(1):112-136.
被引量:16
2
汪敬虞.
十九世紀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J]
.历史研究,1965(4):39-74.
被引量:26
3
张国辉.
论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发展和历史结局[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2):1-28.
被引量:31
4
朱荫贵.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J]
.近代史研究,2001(4):145-167.
被引量:53
5
朱荫贵.
从老股票看20世纪50年代的股份制企业[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3):85-98.
被引量:4
6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7
《补录宁绍商轮公司呈请立案文》《申报》1909年5月3日
8
.[N].《时务报》,1897年7月20日.
9
.《关于苏联政府1956年10月30日宣言的声明》[N].《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日.
10
吴毅堂.《中国股票年鉴》[M].中国股票年鉴社,民国36年版.第204页.
共引文献
83
1
易继明,陈柏维.
外观设计立法保护模式研究[J]
.私法,2023(1):15-105.
被引量:1
2
杨华山.
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5):74-79.
被引量:1
3
谢冬水.
合约形式、交易规模与经济绩效——对传统中国经济停滞的微观解释[J]
.财经研究,2014,40(4):16-26.
被引量:6
4
王正华.
1927年蒋介石与上海金融界的关系[J]
.近代史研究,2002(4):76-112.
被引量:10
5
张薇.
官利制度:交易费用与筹资方式的选择[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6):78-80.
6
武乾.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法与经济体制的二元化[J]
.法商研究,2003,20(1):126-132.
被引量:3
7
巫云仙.
略论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其启示[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3-68.
被引量:1
8
朱荫贵.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J]
.近代史研究,2001(4):145-167.
被引量:53
9
刘晓泉.
陈其美与黄花岗起义[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4-47.
被引量:1
10
蒋萍.
论我国企业文化百年来艰难发展历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2):51-5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汪敬虞.
十九世紀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J]
.历史研究,1965(4):39-74.
被引量:26
2
张萍.
近代买办研究综述[J]
.清史研究,1996(1):111-118.
被引量:14
3
张正明.
清代晋商的股俸制[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1):39-43.
被引量:15
4
朱荫贵.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J]
.近代史研究,2001(4):145-167.
被引量:53
5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株连秋瑾女士确耗》.1907年7月20《申报》.
7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1,12页.
8
郝延平.《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页.
9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10
刘广京.《1873-1885年中英轮运业竞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23,27页.
引证文献
3
1
尹振涛.
试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与初步发展--以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3):61-66.
被引量:2
2
姜鲲.
简析股份制企业资金管理现状[J]
.商情,2010(25):95-95.
3
兰日旭,兰如清.
山西票号顶身股机制再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29-1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彬,沈忆.
浅析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J]
.财经界,2013(17):30-30.
被引量:2
2
朱海城.
移植与变异:民国证券交易所法的演进(1912-1937)[J]
.社会科学,2017(9):160-166.
被引量:1
3
李昕.
从“银股身股”制度看共同富裕[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3):108-110.
4
吕长全.
晋商票号东掌关系再考察[J]
.会计之友,2023(21):150-155.
1
施友佃,杨波.
试析中国近代的“官利制”[J]
.东岳论丛,1998,19(1):80-82.
被引量:1
2
孙玉杰.
论近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承继性[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46-48.
被引量:2
3
张绮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小农经济[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71-172.
4
刘志厚,王兴起.
新形势下粮食问题的战略思考[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1):31-32.
被引量:1
5
范雅珉.
马克思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经济视野,2014,0(17):448-448.
6
郭岩伟.
论民国时期外商在华企业的股息[J]
.社会科学,2014(5):155-166.
被引量:2
7
简萍.
日本学者对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两部专著的评论[J]
.经济学动态,1983(9):64-65.
8
兰日旭,兰如清.
山西票号顶身股机制再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29-137.
被引量:2
9
蔺常念.
港股从低位反弹[J]
.股市动态分析,2013(17):89-89.
10
莫劲松.
增持现金为主[J]
.股市动态分析,2010(33):65-6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