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和合”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和合"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原则,它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凝聚、协调、价值整合的功能。在当代弘扬中华"和合"精神,一要履"和",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二要行"礼",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三要执"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作者
冯颖红
机构地区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和合民族精神履“和”
遵“礼”
执“中”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97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孟子·尽心下》[M].,..
2
.《尚书》[M].,..
3
《大学》,中国书店1985年据世界书局影印本,第7页.
4
.《李瑞环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年11月9日.
5
.《国语·郑语》[M].,..
共引文献
497
1
梁韦弦.
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2
韩作珍,韩国莉.
试论吕坤尚中贵和的处世原则[J]
.甘肃社会科学,2004(4):131-134.
被引量:1
3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4
赵玲.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
.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5
徐亚文.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
.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8
6
张赪.
从先秦时期“介词+场所”在句中不合规律分布的用例看汉语的词序原则[J]
.语言研究,2000,20(2):63-69.
被引量:8
7
彭诚信.
“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的缺失——从文化根源的比较视角论私权的产生基础[J]
.环球法律评论,2004,26(3):331-343.
被引量:12
8
王鸿儒.
夜郎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
.贵州社会科学,2004(6):43-45.
被引量:3
9
夏勇.
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4-23.
被引量:126
10
李大华.
论先秦中国社会的公平观念[J]
.哲学研究,2004(10):37-43.
同被引文献
17
1
杨寿堪,路淑英.
论人性的弱点[J]
.湖南社会科学,2004(4):1-4.
被引量:9
2
罗昌智.
和合:普遍和谐维度上的现代价值体认[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3):165-168.
被引量:4
3
王国红.
社会文化心理对政策执行的影响[J]
.科学社会主义,2007(3):104-106.
被引量:6
4
沈毅.
“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J]
.开放时代,2007(4):88-104.
被引量:35
5
方国根.
民族智慧与哲学创新——读张立文教授《和合哲学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4):57-59.
被引量:4
6
崔道伟.
“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1):88-90.
被引量:3
7
唐海燕.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3):120-123.
被引量:10
8
田晓宝.
当下中国合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J]
.中国音乐,2009(4):173-174.
被引量:17
9
张轶,周希正.
谈合唱艺术中的“和谐”[J]
.艺术教育,2011(2):77-78.
被引量:4
10
江畅.
论人性与人格[J]
.江汉论坛,2012(7):34-4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彭学修.
论汉语恭维语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与类型[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4):20-25.
2
陈睿格.
“和合”精神文化在合唱艺术中的显现[J]
.文化月刊,2021(5):115-117.
3
毛莹.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J]
.青年文学家,2012,0(18):315-315.
4
李易坪.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伦理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探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9,0(6):88-91.
1
袁朝云.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J]
.中国宗教,2008(1):45-48.
被引量:3
2
邱国勇.
论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
.学术论坛,2006,29(10):61-63.
被引量:1
3
祁润兴.
化解价值冲突的和合学——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访谈录[J]
.社会科学家,1998,13(3):14-22.
被引量:12
4
郭新和.
论中国传统伦理的和合精神[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6-11.
被引量:1
5
阮氏锦.
越南北传佛教戒律的传承与当代弘扬概述[J]
.世界宗教文化,2015(6):119-123.
被引量:1
6
孙健灵.
论“和合发展观”[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62-65.
被引量:1
7
圣凯.
六和合精神的现代意义[J]
.中国宗教,2005(3):15-16.
被引量:6
8
吴菁.
孝廉文化的内在耦合及其当代弘扬[J]
.廉政文化研究,2014,5(5):21-24.
被引量:1
9
禹建柏.
对当代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理性思考[J]
.湖湘论坛,2007,20(1):14-16.
被引量:2
10
夏澍耘.
荀学中的和合精神[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83-86.
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