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形而上学抑或政治神学——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看古希腊悲剧的主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如何阅读和理解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的古希腊悲剧,始终是古典学的重要问题。20世纪各种文学批评思潮迭起,精神分析、新批评、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甚至马克思主义都先后进入西方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对古希腊悲剧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尼采和海德格尔开创了悲剧研究的新局面,但是两人之后的现代文学批评思潮几乎完全背离其用心,比如伽达默尔、德里达田(P221-236)。
作者 肖有志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7,共5页 Seeking Tru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TH.C.W. OUDEMANS, A.P.M.H. LARDINOIS. Tragic Ambiguity: Anthropology, Philosophy and Sophocles' Antigone[M ]. Leiden, 1987.
  • 2尼采遗稿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3尼采.哲学与真理--尼采1872-1876年笔记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 4尼采.悲剧的诞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 5尼采.看哪这人:尼采自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 6尼采.敌基督者[A].吴增定译.尼采,洛维特,沃格林.尼采与基督教思想[C].香港:道风书社,2001.
  • 7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60.
  • 8A.C.PEARSON. Sophoclis Fabulae [ M ]. Oxford, 1924.
  • 9R.C.JEBB. The Oedipus Coloneus[M]. Cambridge, 1889.
  • 10S.BENARDETE. The Argument of the Action: Essays on Greek Poetry and Philosophy[M]. Chicago, 2000.

二级参考文献25

  • 1.《文集》[M].,.第17页.
  • 2.Theunissen在其长达千页的论著中考察了品达的精神天空,并在结尾时考察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如何追随荷尔德林,而荷尔德林对品达的理解其实是自己对某种理想的理解,而非品达自己对自己的理解.Michael Theunissen,Pindar: Menschenlos und Wende der Zeit ,Munchen[Z].,2002.943页以下.
  • 3.[Z].,..
  • 4Stephanie Bohlen,Dichtung und Denken des anderen Menschen: Zur Heideggers Uberwindung der Subjektivitatsphilosophie im Zwiegesprach mit der Dichtung Holdelins,载 Thomas Roberg 编 ,Friedrich Holderlin : Neue Wege der Frschung ,前揭,193 -194 页 .
  • 5参见周作人先生翻译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两卷,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2年版)和罗念生翻译的阿里斯托芬喜剧七种(载《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6参见Jan Philipp Reemtsma,《苏格拉底、色诺芬、维兰》,朱雁冰译,载刘小枫编:《色诺芬的"会饮"》,色诺芬著(沉默译)、维兰/施特劳斯义疏(朱雁冰/田立年译),华夏出版社即出.荷尔德林模仿卢梭写了诗体教育小说《许佩里翁》(1797-1799),极度美化从柏拉图的《会饮》中借来的人物形象"狄俄提玛";维兰在其长篇小说《阿里斯提普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中,通过古希腊著名的情妇"莱怡丝"形象来贬低"狄俄提玛"(参见Manger,《莱怡丝反柏拉图的〈会饮〉》,朱雁冰译,载刘小枫编:《色诺芬的"会饮"》.《阿里斯提普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动笔在《许佩里翁》之前,完稿在其之后(1800),不清楚维兰的"莱怡丝"形象是否与荷尔德林的"狄俄提玛"形象有什么关系.
  • 7.参见 Moses Mendelssohn,Phadon oder uber die Unsterblichkeit der Seele,Dominique Bourel 编辑并跋,Hamburg 1979, Leo Strauss在编辑门德尔松《全集》时,为门德尔松的这篇作品写了长篇导言,亦见Heinrich Meier编,Leo Strauss Gesammelte Schriften,卷2,Stuttgart[Z].,2001..
  • 8参见 Walter Patt,Formen des Anti-Platonismus bei Kant,Nietzsche und Heidegger,Frankfurt am Main 1997,7 - 25 页.
  • 9布朗肖 顾嘉琛译.《文学空间》[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277-287页.
  • 10另参见Sophokles Antigone NorbertZink德译(希-德对照).Stuttgart[M].,1981.31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