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民族文学史观”之管见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多民族文学史观"有其历史事实和现实根据,但是在当代语境中又存在着困境,要使"多民族文学史观"得到真正的建构和普遍的接纳,仅仅靠理论界的呐喊和呼吁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依赖全社会的自觉,尤其是要依赖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自觉,并通过他们的作品的影响,最终推动和促进"多民族文学史观"在知识界的广泛接纳,进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公共常识。
作者
杨曦
潘年英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多民族
文学史观
本土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徐新建.
“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2):12-18.
被引量:41
2
姚新勇.
关于“多民族文学史”研究的断想[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2):19-2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蒋寅.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J]
.文艺理论研究,1999(2):72-81.
被引量:5
2
薛良.
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J]
.人民音乐,1953(0):40-44.
被引量:28
3
徐新建.
“侗歌研究”五十年(下)——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J]
.民族艺术,2001(3):141-154.
被引量:22
4
徐新建.
国家地理与族群写作——关于“长江故事”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3):11-18.
被引量:5
5
徐新建.
当代中国的民族身份表述——“龙传人”和“狼图腾”的两种认同类型[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4):107-111.
被引量:13
6
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第四章.
7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第14页.
8
《海子·森林·孩子》
9
迈克尔.罗伯茨.
历史[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15(3):82-9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45
1
付海鸿.
从“无底潭”到“情都”:大理“蝴蝶泉”的多重文本与景观呈现[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130-143.
2
唐启翠.
叙事的再叙事:多民族史观下的“五方之民”[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1):111-116.
3
安少龙.
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看“花儿”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1):117-121.
被引量:2
4
钟华,虞蓉,于俭,文贵良,徐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美学、文艺学)[J]
.学术月刊,2008,40(3):154-159.
被引量:2
5
欧阳可惺.
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的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2):5-12.
被引量:6
6
刘大先.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兴起[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4):12-16.
被引量:9
7
王立杰.
起点与限度:对“多民族文学史观”讨论的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1):17-23.
被引量:5
8
徐其超.
文学史观与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构建[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2):65-70.
被引量:18
9
龚树排.
多民族文学史观视野下的壮族文学——评《壮族文学发展史》的分期、体例与文学史理念[J]
.广西民族研究,2009(2):199-202.
10
李菲.
民族文学与民族志——文学人类学批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学[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3):19-25.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32
1
关纪新.
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2):5-11.
被引量:58
2
姚新勇.
关于“多民族文学史”研究的断想[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2):19-23.
被引量:9
3
马绍玺.
怎样才能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的国别文学史[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2):24-26.
被引量:6
4
葛红兵.《文学史学》第五章.第125-166页.
5
包明德.
审美想象在交流互动中创新升华——关于构建多民族文学史的断想[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3):5-6.
被引量:1
6
李晓峰.
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观的缺失[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3):10-16.
被引量:16
7
张京嫒.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
9
(英)汤林森(JohnTomlinson)著,冯建三.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郎樱.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学史的体认与编纂[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4):14-1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王瑜.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7-81.
被引量:8
2
李翠芳.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理论的论证与践行的途径[J]
.云南社会科学,2012(1):152-155.
被引量:1
3
陈若碧.
文学人类学与影视人类学的关系——以潘年英作品为例[J]
.现代交际,2020,0(4):110-111.
4
徐新建.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2):1-1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徐新建,郑玮.
跨界表述“甘青川”:多康文化的区域展现[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40-68.
被引量:1
2
陈泉宇,巴胜超.
多样与共生:文学人类学的团队互文性[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2):154-174.
3
张璐婧,朴玺羽.
当我们读民族文学时我们在读什么[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6):115-115.
4
康鑫.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03-105.
被引量:1
5
刘晓红.
建构多民族文学史的有效性及有限性[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06-108.
被引量:2
6
乌日斯嘎拉.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进展述要——2009年发展报告[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135-141.
7
王敏.
“走出”与“融入”——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启示[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16(2):228-232.
8
徐诗颖.
“民国机制”之“进入”历史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J]
.贺州学院学报,2014,30(2):71-74.
9
王轻鸿.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49-58.
10
付海鸿.
美国高校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教育——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个案的实证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2016(4):103-111.
被引量:4
1
葛倩.
论多民族文学史观构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
.中外企业家,2015(3X):262-263.
2
雷晓彤.
一个人和他的民族——读关纪新的新作《老舍与满族文化》[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2):36-37.
被引量:1
3
徐寅.
边缘的思考——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女性文学的共建[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65-68.
4
刘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变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简略》谈起[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96-97.
5
杨荣.
以“世界文学”为出发点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2):126-129.
被引量:1
6
王蒙.
黛玉的烦恼[J]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10(2):13-13.
7
欧阳可惺.
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的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2):5-12.
被引量:6
8
李佳.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传播的新方法——《格萨尔》史诗与网络游戏的结合[J]
.心事,2014,0(20):84-85.
9
苟强诗.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185-190.
被引量:3
10
于言.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问题的讨论[J]
.文学评论,1959(2):121-124.
被引量:4
民族文学研究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