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立意在“重造”--论沈从文“重造”思想的生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重造"是沈从文的核心思想范畴,它是一个由"社会的重造"、"国家的重造"等成员所组成的思想家族。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沈从文的"重造"思想有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沈从文"重造"思想的生成是多重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作者
罗宗宇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沈从文重造思想研究》(06C53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沈从文
国家的重造
社会的重造
民族的重造
经典的重造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3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1
沈从文.《白话文问题》,《沈从文全集》第12卷,第62页,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沈从文.《政治与文学》,《沈从文全集》第14卷,第257页.
3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351,167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
沈从文.《从现实学习》[A]..《沈从文文集》第10卷[C].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第300-301页.
5
沈从文.《若墨医生》,《沈从文全集》第9卷,第181页.
6
沈从文.《懦夫》,《沈从文全集》第6卷,第462页.
7
沈从文.《边城·题记》[A]..《沈从文选集》第5卷[C].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6页.
8
沈从文.《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309-310页.
9
沈从文.《谈进步》,《沈从文全集》第16卷,第487页.
10
沈从文.《长庚》[A]..《沈从文文集》(第11卷)[C].,.第291页.
共引文献
436
1
柳正权.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
.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2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3
储昭华.
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J]
.江海学刊,2004(4):53-57.
被引量:3
4
曾琦云.
《论语》“道”论[J]
.求索,2004(8):145-147.
被引量:1
5
支克坚.
鲁迅和胡适[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47-53.
被引量:4
6
杨谦.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J]
.道德与文明,2004(4):23-26.
被引量:11
7
钱广荣.
孔子“轻法”的伦理辨析[J]
.道德与文明,2004(4):32-34.
8
傅道彬.
“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诗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4(5):102-115.
被引量:27
9
丁四新.
论帛书《缪和》《昭力》的内在分别及其成书过程[J]
.周易研究,2002(3):44-57.
被引量:7
10
汪志强.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影响[J]
.探索,2001(1):19-22.
同被引文献
12
1
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沈从文早期作品选》.花城出版社1983年3月版,第211页.
2
沈从文.《神巫之爱》,《沈从文全集》第9卷,第417页.
3
[美]金介甫(JeffreyC.Kinkley),虞建华,邵华强译.《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第239-24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
沈从文.《阿丽丝中国游记·后序》,《沈从文全集》第3卷.
5
沈从文.《山鬼》,《沈从文全集》第3卷,第336页.
6
沈从文.《好管闲事的人》,《沈从文全集》第2卷,第145页.
7
沈从文.《水云》[A]..《沈从文文集》第十卷[C].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p279,279.
8
沈从文:《龙朱》,《沈从文文集·第二卷》,第369页
9
王德威.《魂兮归来》,《现代中国小说十讲》,第365,366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谭桂林.《论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含魅叙事》[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引证文献
1
1
杨姿.
论沈从文湘西叙事的含魅书写[J]
.民族文学研究,2010,28(2):79-84.
1
吴华胜.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13(12):90-90.
2
缪志红.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范畴[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4):135-137.
3
强巴次仁.
高职高专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107-107.
被引量:2
4
张娜.
大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一点思考[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15):11-12.
被引量:1
5
肖云瑞.
传统教育思想不应全盘否定——与燕国材同志商榷[J]
.课程.教材.教法,1988,8(1):46-49.
6
殷志杰.
关于自然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一)[J]
.科学课(小学版),2001(Z1):27-29.
被引量:2
7
陈炳文.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辩证的统一——与燕国材同志的再商榷[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8(1):137-139.
被引量:1
8
关于阶级的涵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3(2):40-40.
9
燕国材.
再论凯洛夫《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思想范畴——与陈炳文、肖云瑞二同志商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3):68-73.
被引量:1
10
谭容培.
争鸣选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8(3):109-109.
民族文学研究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