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78年5月,《文艺报》筹备复刊,被逐出京门流落二十年的唐达成,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为调回北京,我陪同唐达成求告到马烽门上。正是从两人的这次交谈中,我第一次接触到马烽与丁玲这一文坛敏感话题。我在《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作者
陈为人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1,共18页
关键词
马烽
丁玲
人生
《文艺报》
唐达成
敏感话题
文坛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1
周良沛.
未能如烟而去的往事[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4):38-51.
被引量:1
2
郑伯农.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我所接触的晚年刘白羽[J]
.中华魂,2006(4):14-17.
被引量:1
3
梁诗雄.
刘白羽:首先是战士,然后才是作家[J]
.报林,2005(9):66-68.
被引量:1
4
常彬.
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J]
.文学评论,2005(5):86-94.
被引量:26
5
喻见.
女性书写与男性写作的两种意义场——《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荷花淀》的比较阅读[J]
.文学评论,2005(5):95-98.
被引量:2
6
黎辛.
送白羽[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106-108.
被引量:1
7
黎辛.
读《丁玲与胡风》一文所想起的[J]
.新文学史料,2008(1):115-119.
被引量:1
8
赵焕亭.
丁玲与冯雪峰的“德娃利斯”情谊[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2):105-111.
被引量:2
9
杨利娟.
不同性别视域下的异质书写——《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的互文性阅读[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2):99-103.
被引量:1
10
贺桂梅,徐志伟.
重返80年代,打开中国视野--贺桂梅访谈录[J]
.现代中文学刊,2012(3):48-5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刘芳坤,田瑾瑜.
身为“领袖的孩子”——重读《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兼谈“角色型青年”马烽[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24(2):68-78.
被引量:1
2
赵焕亭.
刘白羽和丁玲关系考论——从《心灵的历程》谈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6):100-107.
3
蔡燕雁.
丁玲与马烽同题材创作管窥——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0):42-4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雪.
不一样的革命“中年”:动员机制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再生产——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手稿考察及其他[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3):55-61.
1
朱晖.
我在《文艺报》的日子[J]
.文艺争鸣,2009(12):91-97.
2
闻山.
读者来信[J]
.粤海风,2007(1):31-31.
3
唐达成.
唐达成[J]
.鸭绿江,2014(2):108-108.
4
陈为人.
"世界文豪自杀档案"系列之一 法捷耶夫:在革命文艺的祭坛上[J]
.社会科学论坛,2012(7):109-133.
5
高翔.
“反叛”潘金莲的反叛——《我不是潘金莲》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1):31-32.
被引量:1
6
邢小群.
关于唐达成的记忆[J]
.粤海风,2006(4):17-20.
7
陈德宏.
永久的思念——忆宽厚如兄长的唐达成[J]
.文学界(原创版),2012(9):79-82.
8
庄森.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的传统[J]
.当代作家评论,2014(6):43-56.
被引量:3
9
程树榛.
文坛上一个好人去了——怀念唐达成同志[J]
.人民文学,2000(1):106-108.
10
丁东.
他和她——记唐达成和马中行[J]
.社会观察(北京),2005(7):68-68.
新文学史料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