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悲剧性审美范式对于五四文学的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选择了"悲剧性"主要是"社会悲剧"作为五四文学的主导审美范式,实现了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批判,并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性蕴涵,而且作为新的批评范式,重估了中国旧文学,推动了文学研究方法的自觉和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但对"悲剧性"的褊狭化理解遮蔽了它的人本体探索功能,使五四文学人性反思的深广度显出有限性。
作者 万晓高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林志钧.饮冰室合集:6[M].北京:中华书局,1989:1.
  • 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M].陈平原,夏晓红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3徐中玉.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二[M].上海:上海书店,1995:567-570.
  • 4朱晓进.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M]//朱晓进.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 5刘煊.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王国维[M]//王瑶.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8.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5

  • 1王齐.《克尔凯郭尔关于悲剧的"理论"--兼论悲剧精神的现代意义》,《外国美学》第十七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48-169页.
  • 2《读心术怎样看见你的秘密》,《渤海早报》2011年10月16日,第29版.
  • 3万晓高.《反面人物悲剧性探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 4[苏]Л·Д·波兹涅耶娃.《悲剧性及其在中国的理论理解的最初尝试》,《远东文学研究的理论问题》,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7年,第79页.
  • 5李逸津.《俄罗斯翻译阐释(文心雕龙)的成绩与不足》,"汉学研究网",2005-10-2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