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生物工程──加速生物诱变育种的新构想
被引量:5
出处
《世界科学》
1997年第5期11-11,4,共2页
World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07
-
1郁晓敏,方萍,向成斌.拟南芥低氮耐性突变体的初步筛选[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41-443. 被引量:7
-
2杜伟,吕应堂.拟南芥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50(6):781-785. 被引量:8
-
3赵庆祥,高俊枝.紫外光诱变技术在废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3,13(3):229-233. 被引量:19
-
4余增亮,霍裕平.离子注入生物学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21-225. 被引量:144
-
5江泽慧,彭镇华.离子束应用于生物品种改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95-298. 被引量:59
-
6吴兰佩,崔海瑞,梁任又,李裕熊,包忠谋,余增亮,邱励俭,.氮离子束等诱变机理研究(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26-232. 被引量:13
-
7赵连芝,王勇,甄东升,李雁民,王浩瀚,颉红梅,卫增泉.春小麦突变新品种-“陇辐2号”[J].核农学报,2005,19(1):80-80. 被引量:20
-
8温明章."2004年度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中国科学基金,2005,19(2):68-68. 被引量:2
-
9曹德菊,庞晓坤,周诗华,段博,徐明照,陆翠珍,王尚飞.^(60)Coγ-射线诱变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4):540-544. 被引量:6
-
10陈芳远,蒋兴邨,卢升安,易小平,杨存义,李金国.高空环境对水稻遗传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4,8(1):1-8. 被引量:74
引证文献5
-
1庞晓坤,曹德菊,花日茂,张海云.物理因子诱变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环境,2005,24(5):68-71. 被引量:8
-
2洪志方,牛漫兰.离子束诱变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672-675. 被引量:1
-
3董喜存,李文建.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24-4925. 被引量:4
-
4欧红梅,张自立,吴群.拟南芥矿质元素突变体的筛选及基因定位综述[J].作物研究,2005,19(S1):409-413. 被引量:1
-
5游晴如,黄庭旭,张水金,杨东,马宏敏.植物诱变新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3,15(2):43-47.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34
-
1彭波,徐庆国,陈灿.三种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4(4):22-26. 被引量:8
-
2曹德菊,洪志方,庞晓坤,王垚,段博,余增亮.N^+离子注入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焦化废水的初步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7,16(4):465-468.
-
3彭波,徐庆国,李海林,刘红梅.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21(B12):517-519. 被引量:41
-
4申泰铭,解庆林,李艳红,张露文.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发展及运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6):53-55. 被引量:3
-
5李艳红,解庆林,申泰铭,袁道先.紫外诱变选育除油细菌处理采油废水的试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2):164-167. 被引量:2
-
6曹德菊,庞晓坤,王垚.N^+离子诱变高效降酚菌及其含酚废水模拟处理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9,18(1):74-78. 被引量:1
-
7杨东,李传国,黄达彪,王志赋,梁世胡,涂诗航,董瑞霞,张水金,黄庭旭.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J].杂交水稻,2010,25(S1):201-205. 被引量:1
-
8彭琳,季良.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被引量:10
-
9申泰铭,解庆林,李艳红,张露文,袁道先.耐盐除油细菌的筛选及其对高盐度采油废水的处理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25(3):43-47. 被引量:1
-
10黄庭旭,郑建华,于幼雄,赵明富,郑家团,涂诗航,王乌齐,董瑞霞,谢鸿光,谢华安.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5-7. 被引量:9
-
1宋道军,余增亮.离子束生物工程在加速生物诱变育种上的新构想[J].科技导报,1997,15(5):22-23. 被引量:4
-
2吴丽芳,李红,余增亮.离子束生物工程与植物改良[J].安徽科技,1999(3):27-28. 被引量:3
-
3付亮,李洋,范永胜,刘朝辉,王映红,董昀,骅平.国审高产小麦品种新麦20号的育种实践[J].中国种业,2011(5):56-57. 被引量:1
-
4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黄全民,张松山.离子束注入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866-866. 被引量:3
-
5余增亮.用离子束生物技术获取优良作物品种[J].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快报,1995(6):3-4.
-
6氮肥控失技术获重大突破增产环保有望一举两得[J].合肥科技,2006(12):12-12.
-
7刘刚.我国氮肥“控失”技术获重大突破[J].农化新世纪,2007(1):31-31.
-
8夏维陆,刘平,夏登仓.早熟晚粳D9055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1994,22(S2):42-43.
-
9离子注入生物诱变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1996(7):9-9.
-
10夏维陆.早籼S_(9042)的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1995,23(1):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