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独立时论”群体研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战后,以胡适为领袖的"独立时论"群体成员得以群聚,除了胡适的强大号召力外,最有力的联结纽带是学缘(或教育背景),即通过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等学校关系聚集起来,特别是与北大学术社群关系密切;同时,这一群体的聚合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知识分子的政治化导致了北大教授内部之间的分化。
作者 郑志峰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共7页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0

  • 1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历史研究,1996(1):5-16. 被引量:66
  • 2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A].(邓正来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第422页.
  • 3C B Macpherson,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 Hobbes to Lock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4林毓生 穆善培.《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3-49页.
  • 5史华慈 程钢.《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 6萧邦齐 《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 7曼海姆 徐彬.《卡尔·曼海姆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225页第183页第223-224页.
  • 8布迪厄 华康德 李猛 李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第162页.
  • 9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与商人精神》[A].载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9-579页.
  • 10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陈志梧译 载包亚明主编.《都市与文化》丛刊第1辑《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8页.

共引文献99

同被引文献19

  • 1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J].学术月刊,2006,38(11):138-145. 被引量:42
  • 2姚可昆. 我与冯至[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
  • 3萧公权.问学谏往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43,138,221,45.
  • 4曹伯言,季维龙.胡适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 5杨义.京派海派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3.
  • 6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化的风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7郜元宝.胡适印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2.
  • 8独立时论·序[M].北平: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
  • 9周元良,胡培兆.王亚南传略[G]//晋阳学刊编辑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一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 10张传玺,杨济安.翦伯赞传略[G]//晋阳学刊编辑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一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36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