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沿海防护林建设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了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从事维护国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其中,沿海防护林在生态恢复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
方夏峰
机构地区
云霄县林业局
出处
《林业勘察设计》
200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Forestry Prospect and Design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生态恢复
生态功效
分类号
S72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全海.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4):103-108.
被引量:10
2
包维楷,陈庆恒.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370-377.
被引量:55
3
梁音,史学正,史德明.
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库容”分析1998洪水[J]
.中国水土保持,1998(11):32-34.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张艳红,葛茂行,张汉君.
生态修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3):39-41.
被引量:5
2
杨少林,孟菁玲.
浅谈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其实施配套措施[J]
.中国水土保持,2004(10):7-9.
被引量:42
3
刘国彬,杨勤科,许明祥,张文辉,陈云明.
水保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J]
.中国水利,2004(16):31-32.
被引量:12
4
刘庆,吴彦,何海,林波.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J]
.山地学报,2004,22(5):591-597.
被引量:10
5
刘霞,张光灿,李雪蕾,邢先双,赵玫.
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5.
被引量:144
6
李凤,陈法扬.
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87-189.
被引量:27
7
杨爱民,刘孝盈,李跃辉.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2005(1):11-13.
被引量:67
8
钟明星,黄正建,黄明艳,甘露.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适宜条件及工作重点[J]
.中国水土保持,2005(1):16-17.
被引量:8
9
潘树林,王丽,辜彬.
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
.生态学杂志,2005,24(2):217-221.
被引量:78
10
王礼先,李中魁.
试论小流域治理的系统观[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3):47-5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78
1
刘成武,黄利民,吴斌祥.
论人地关系变化对湖北省自然灾害的影响[J]
.灾害学,2004,19(1):63-68.
2
尚爱军.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46-50.
被引量:12
3
刘照光,包维楷,吴宁,刘庆,潘开文,陈庆恒,印开蒲.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32-35.
被引量:10
4
黄云凤.
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理及措施研究综述[J]
.福建水土保持,2004,16(3):14-18.
被引量:11
5
管日顺.
水土保持与江西省“四大安全”[J]
.中国水土保持,2005(1):6-8.
被引量:5
6
刘君,王展,倪池.
辽东山区植被恢复对策的探讨[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23(1):38-40.
被引量:3
7
管日顺.
论水土保持与“四大安全”的关系[J]
.江西水利科技,2005,31(1):15-18.
被引量:4
8
蔡小虎,杨灌英,范成绪,费世民,陈秀明,王鹏,李裕.
西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与模式[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27-32.
被引量:10
9
周长海.
安徽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72-1773.
被引量:2
10
张明如,翟明普,温国胜,侯平.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退化与恢复的生态学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5-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0
1
梁文慧,刘良贤,俞秀兰.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景展望[J]
.林业勘察设计,2001(1):52-56.
被引量:1
2
金国东.
广东沿海防护林建设与发展探讨[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7-8.
被引量:4
3
梁东成.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5,18(1):85-86.
被引量:3
4
李琦,吴晓春,张于卉.
对上海沿海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6,19(3):103-105.
被引量:5
5
黄志伟,余树全,胡庭兴,曹剑,刘波.
我国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5):66-70.
被引量:11
6
魏国海.
“桑美”台风与沿海防护林建设[J]
.中国林业,2006(12A):38-38.
被引量:2
7
葛云健,张忍顺,杨桂山.
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江苏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
.资源科学,2007,29(1):106-111.
被引量:16
8
吴文玉.
景观设计生态观及其教育[J]
.中国勘察设计,2007(3):35-36.
被引量:4
9
韦龙宾,颜永忠.
广西钦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89-4490.
被引量:5
10
金久宏,张关通,丁立荣.
浅谈气候灾害与沿海防护林建设[J]
.防护林科技,2007,20(5):64-6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罗召美,杨小波.
海岸防护林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9,22(6):63-65.
被引量:4
2
罗细芳,陈火春,胡建全,刘俊.
沿海防护林建设土地供给能力分析[J]
.林业建设,2017(6):22-26.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应松康,王旺华,陈浩,柳海兵,史久西.
舟山普陀东港新城海岸基干林带景观化及其实践[J]
.防护林科技,2010,23(3):42-45.
被引量:1
2
项缨.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海岛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4,30(11):211-212.
3
马遵毅,李燕清,陈永忠,彭文成.
三亚林场海防林景观生态改造设计模式探讨[J]
.热带林业,2019,47(2):64-66.
被引量:2
4
陈国锋,陈伟,傅开阳.
沿海基干林带景观生态改造模式探讨——以苍南县168黄金海岸线霞关段为例[J]
.现代园艺,2023,46(16):153-155.
1
李艳云.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5):48-50.
被引量:8
2
马聪.
长泰县纵深防护林造林技术措施研究报告[J]
.农家之友,2009(6):72-73.
被引量:1
3
谢泰林.
浅谈林业育苗与管理策略[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7):20-20.
被引量:2
4
张作山.
做好森林质量培育工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236-236.
被引量:6
5
李士海.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09(12):1-1.
6
张怡,王艳.
种树好还是种草好[J]
.城市问题,2001(6):74-75.
7
郝昕.
封山育林——兴隆山马麝保护的优选[J]
.甘肃林业科技,2015,40(2):34-37.
8
王贵祥,申林芝,杨华,尹士海,骆玉平.
大树衰退原因调查初报[J]
.河南林业科技,2003,23(2):13-13.
9
吴长文,王礼先.
水土保持林中枯落物的作用[J]
.中国水土保持,1993(4):28-30.
被引量:55
10
叶智.
努力推进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健康发展[J]
.国土绿化,2009(5):8-9.
被引量:2
林业勘察设计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