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分裂的自我”的渊源和影响

The Origin and Influence of Self-Splitting Characters in Dostoyevsky's Novel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出现了许多"分裂的自我"的人物形象。从1846年的《双重人格》开始,他在作品中不断探讨这一母题。本文运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陀氏这一母题的创作所受到的国内外影响以及对后来作家的影响。 Many of Dostoyevsky' s works concern the self-splitting motif which began with The Double in 1846. By adopting French School's Influence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other writers' influence on Dostoyevsk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is influence on later writers concerning this motif.
作者 乔丽静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154-157,共4页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关键词 分裂的自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影响研究 splitting self Dostoyevsky influenc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李伟昉.试论《修道士》的“哥特式”特征[J].外国文学评论,2002(2):32-41. 被引量:10
  • 2[俄]瓦·费·佩列韦尔泽夫(В.Ф.Переверзев)著,宁琦等.形象诗学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 3[苏]格罗斯曼(Гроссман,Л·) 著,王健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传[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

二级参考文献7

  • 1.《鲁迅全集》(第7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1-82页.
  • 2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77页.
  • 3Matthew Lewis,The Mon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年,第236, 236, 237, 442, 16, 17, 18, 19, 22. 28, 38,65, 66, 66-67, 226-227, 305, 425, 426-427页.
  • 4《修道士》,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5亚里士多德著.《诗学》.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70、70—71页.
  • 6亚里士多德著.《修辞学》.缪朗山著.《西方文艺理论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 7博马舍著.《论严肃戏剧》.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99—400页.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