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马克思主义”生成路径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它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作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拉克劳和莫菲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各种对抗出发展开了他们理论的叙述,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范畴,其中"霸权"概念是最为核心的范畴。
作者
卢春雷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对抗
霸权
分类号
B17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
.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2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200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2.
4
欧内斯特.拉克劳,尚塔尔.墨菲,尹树广.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2):114-119.
被引量:9
5
周凡;李惠斌.后马克思主义,2007.
6
让-利奥塔.后现代主义,1999.
7
孔明安.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J]
.哲学动态,2004(2):26-30.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戴维.麦克莱伦.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27-32.
被引量:23
2
P.雷诺兹,张明仓.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J]
.世界哲学,2002(6):56-67.
被引量:22
3
E Laclau, New Reflection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 Verso, 1990, p.212.
4
拉克劳 墨菲.《拉克劳致中文译者》[A]..《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
D凯尔纳 S 贝斯特.《后现代理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58页.
6
.《悬置起来的观点:谈话录》[M].巴黎伽里略出版社,.第75页.
7
张一兵.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2):11-14.
被引量:28
8
胡大平.
马克思主义之后——后马克思主义的论题和理论逻辑[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2):14-18.
被引量:8
9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J]
.教学与研究,2003(7):65-70.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4
1
沈江平.
“后马克思主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检视[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9-17.
被引量:1
2
闫海潮.
近年来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30-36.
3
柴艳萍.
环境问题的哲学剖析——兼论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基本关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24-28.
被引量:3
4
杨俊,张诗亚.
文化遗产“非物质”本性的反思与再认识[J]
.南京社会科学,2014(5):137-142.
被引量:2
5
陈炳辉.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
.教学与研究,2005(3):33-38.
被引量:9
6
刘化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4):30-33.
被引量:2
7
李金辉.
哲学向政治的回归:走出“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J]
.理论探讨,2006(2):49-52.
被引量:1
8
曾枝盛.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身份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2):40-46.
被引量:6
9
王雪冬,张彭松.
也谈“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晋阳学刊,2006(6):68-70.
10
王淼.
后现代女权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初探[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35-38.
被引量:1
1
海因茨·利音曼,小南(摘).
判你无罪[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8(8):8-8.
2
卢春雷.
霸权、话语建构、反极权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空间转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20.
被引量:2
3
周凡.
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上)——拉克劳与莫菲思想演进的全景透视[J]
.学术月刊,2008,40(5):40-48.
被引量:6
4
周凡.
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下)——拉克劳与莫菲思想演进的全景透视[J]
.学术月刊,2008,40(7):35-45.
被引量:2
5
周凡.
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中)——拉克劳与莫菲思想演进的全景透视[J]
.学术月刊,2008,40(6):48-56.
被引量:1
6
赵司空.
论阿格妮丝·赫勒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2(4):124-129.
7
糜海波.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逻辑转向与得失[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28(1):24-28.
被引量:2
8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辨析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6):96-107.
9
卢春雷.
多元决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取向[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6):72-76.
被引量:2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