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诱变效应比较研究中的指标性状及其突变临界值的无偏估计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开拓新的诱变源以及寻找各种诱变剂单复处理适宜剂量的研究中,通常须做两步试验,第一步是 M_1代的生物学效应比较试验,第二步是 M_2代的性状诱变效应比较试验。在生物学效应比较试验中,选择形态性状作为指标性状是简便有效的,当然也有以染色体畸变率、同功酶谱变化等作为指标的。在
作者
缪炳良
机构地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出处
《核农学通报》
1990年第6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诱变效应
指标性状
突变临界值
分类号
S335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成雄鹰.叠氮化钠及其与γ射线复合处理对水稻的生理及诱变效应[J]核农学报,1987(01).
同被引文献
22
1
齐秀兰,张志军,唐国新,李福德.
利用亚硝酸诱变原生质体筛选L-亮氨酸高产菌株的研究[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4):279-285.
被引量:6
2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1990,18(4):313-317.
被引量:9
3
温贤芳.中国核农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01-792.
4
赵孔南,作物辐射遗传与进展,1990年
5
李社荣,核农学报,1989年,增刊,297页
6
成雄鹰,原子能农业应用,1987年,1期,7页
7
许耀奎,作物诱变育种,1985年
8
谷爱秋,科学通报,1981年,15卷,941页
9
周松茂,原子能农业应用,1981年,4期,57页
10
陆兆新,江苏农业学报,2卷,2期,38页
引证文献
4
1
任学良,王轶,杨春元,史跃伟,王茂胜.
γ射线与NaN_3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J]
.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23-26.
被引量:6
2
琚淑明,巩振辉,李大伟.
γ射线和亚硝酸复合处理对辣椒的诱变效应[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4):584-587.
3
徐海斌,柳学余.
理化复合诱变对M_2代生理损伤的研究[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19(1):51-54.
被引量:3
4
王岳光,王月福,孙锡勇,张凤玲.
γ射线照射和离子束注入小麦生物学效应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8,15(4):258-26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J]
.核农学报,2006,20(3):165-168.
被引量:16
2
杨美英,臧薪宇,陈凤生,武志海.
氩离子注入对北方粳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11-13.
3
琚淑明,巩振辉,李大伟.
γ射线和亚硝酸复合处理对辣椒的诱变效应[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4):584-587.
4
桂仁意,刘亚迪,郭小勤,方伟.
^(137)Cs γ辐照和NaN_3处理对毛竹种子发芽率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09,23(3):400-404.
被引量:6
5
任少雄,王丹.
植物理化复合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45-9349.
被引量:7
6
韩贵清,韩微波,张月学,蒿若超,唐凤兰,刘杰淋,袁冬梅.
^(60)Co-γ射线诱发谷稗和御谷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J]
.草业科学,2009,26(8):97-100.
被引量:9
7
史跃伟,任学良,王轶,孙艳霞,邬晓勇.
γ射线与EM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烤烟种子活力的诱变效应[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62-65.
被引量:5
8
胡延吉,梁红.
突变率与突变频率的概念及估算[J]
.核农学报,2013,27(3):293-300.
被引量:2
9
杨美英,杨福,武志海,崔秋华.
氩离子束注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37-40.
被引量:10
10
任志强,杨慧珍,卜华虎,肖建红.
诱变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125-129.
被引量:12
1
高春霞.
1985~1998年黑龙江省小麦审定品种品质变化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3):48-49.
被引量:3
2
费志宏,薛盈文,刘梦红,朱洪德.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叶片主要生理性状的变化[J]
.种子,2016,35(4):94-96.
3
蒋福祯,马晓岗,熊国富,谢德庆,刘玉皎.
品种优势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
.麦类作物,1997,17(6):11-13.
4
杨瑞环,张桂华.
黄瓜田间耐高温指标性状的测定[J]
.北方园艺,2008(7):84-85.
被引量:1
5
黄淑华,徐福利,王渭玲,杜俊波,汝梅,王静,曹鲜艳.
丹参壮苗指数及其模拟模型[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779-2785.
被引量:26
6
安兴东,安维太,向国程,佟大香.
小黑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1995,36(1):6-9.
被引量:1
7
杨树明,王荔,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
粳稻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28(1):7-11.
被引量:8
8
李洪,李育才,杨春,杨志斌,左建英,李联梅.
早熟玉米成株期耐旱性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42(3):18-20.
被引量:2
9
张建国,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金玲.
黑龙江省常用骨干自交系光反应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9,17(6):1-4.
10
杜彩艳,段宗颜,张乃明,丘学礼,胡万里,陈安强,付斌,潘艳华,余小芬,陈拾华,杨艳鲜.
云南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4):181-189.
被引量:18
核农学通报
199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