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三峡建设》
1997年第11期4-6,共3页
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同被引文献5
-
1黄秉维.三峡水库淹没区农业人口安置问题的几点意见[J].地理研究,1993,12(1):44-55. 被引量:7
-
2尹澄清.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J].生态学报,1995,15(3):331-335. 被引量:167
-
3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会.三峡工程的论证与决策[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
-
4徐琪,刘逸农等.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P121-135.
-
5牛志明,解明曙.三峡库区水库消落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思考[J].科技导报,1998(4):61-62. 被引量:54
二级引证文献60
-
1刘信安,柳志祥.三峡库区消落带流域的生态重建技术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60-63. 被引量:24
-
2张金洋,王定勇,石孝洪.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水后土壤性质变化的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20-123. 被引量:58
-
3黄朝禧,赵绪福,韩桐魁.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开发试验及其效果[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35-439. 被引量:7
-
4唐海燕,魏世强.低分子有机酸对淹水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4):439-443. 被引量:7
-
5袁辉,王里奥,詹艳慧,黄川,胡刚.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评价指标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249-253. 被引量:38
-
6范小华,谢德体,魏朝富.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65-169. 被引量:16
-
7袁辉,王里奥,黄川,刘莉,詹艳慧.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利用模式及生态健康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6(5):120-127. 被引量:30
-
8范小华,谢德体,魏朝富.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4):495-501. 被引量:22
-
9詹艳慧,王里奥,焦艳静.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素吸附释放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8):10-13. 被引量:39
-
10范小华,谢德体,魏朝富.水、土环境变化下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74-379. 被引量:13
-
1黄河调水调沙成功[J].上海水务,2002(4):52-52.
-
2禹允年.三峡建成后荆江防洪规划与洞庭湖的关系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1996(2):12-15.
-
3周厚贵.三峡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J].施工组织设计,1997(2):16-23.
-
4应用现代“3S”技术 打造宏伟水利工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7).
-
5应用现代“3S”技术 打造宏伟水利工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3).
-
6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浇筑创五项世界纪录[J].中国工程咨询,2003(4):29-29.
-
7段荣国,傅树红.宏伟的枢纽工程 艰巨的设计任务[J].云南水电技术,2001(1):2-5.
-
8郭秀杰.多沙河流泥沙治理方法初探[J].农业与技术,2005,25(2):137-138. 被引量:5
-
9方子云,郑丰.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环境工程[J].中国三峡建设,2000,7(3):6-8. 被引量:1
-
10金海元.堤防工程中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11):46-46.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