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美证据法借鉴价值的理性审视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参考文献8
-
1[德]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
2[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2,42-43页.
-
3齐树洁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4[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第2版)》,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5[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吴宏耀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注释
-
6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8,722-723页.
-
7Jeremy Bentham. Rationale of Judicial Evidence, Specially Applied to English Practice. London :Hunt and Clarke, 1827. (P. 366).
-
8Alex Stein. The Refoundation of Evidence Law.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 Jurisprudence, 1996,9 (2) : 279 - 342.
共引文献53
-
1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2003,17(4):55-68. 被引量:66
-
2刘品新.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法商研究,2002,19(4):37-44. 被引量:104
-
3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10
-
4蔡小雪.行政诉讼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2(9):9-13. 被引量:3
-
5钟毅,黄文杰.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1):37-42. 被引量:5
-
6左卫民,周洪波.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J].比较法研究,2006,20(2):78-91. 被引量:24
-
7裴苍龄.再论推定[J].法学研究,2006,28(3):119-127. 被引量:77
-
8程信和,刘漪.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比较法新走向之考量[J].比较法研究,2006,20(3):73-80. 被引量:3
-
9沈建峰.罗马法上的原因理论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启示——无因理论的罗马法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6,20(4):27-42. 被引量:5
-
10陈学权.科学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J].法学研究,2007,29(1):105-116. 被引量:7
-
1欢庆是为鼓励 奋进更需探索[J].探索与争鸣,1994(10):1-1.
-
2程岗.论法制现代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S1):1-5. 被引量:1
-
3张玉.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百色学院学报,2012,25(4):31-32.
-
4苏惠祥,郑成良.略论借鉴和引进外国经济民事法律问题[J].社会科学,1991(4):37-40. 被引量:1
-
5李积庆,徐磊.试论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4):52-53.
-
6歇尔曼.把握机会[J].中国职工教育,2001,0(7):26-26.
-
7何柏生,潘丽华.城市化与现代法治[J].社会科学战线,2005(4):200-203. 被引量:4
-
8唐玉.让孩子的天空亮起来[J].家庭与家教,2004(5).
-
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J].政法论坛,2008,26(6).
-
10姜志刚.试析公司法律冲突的基本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2):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