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恩格斯晚年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从个人意志在形成社会合力中的作用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两个层面,阐释了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精神动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的,它归根到底受制于经济因素的制约。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李慧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8年第6期12-14,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恩格斯晚年
社会发展
精神动力
分类号
A7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464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共引文献
6464
1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2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3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4
李春梅.
全球化动力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66-269.
被引量:2
5
张丽.
全球化阶段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70-273.
6
马九福,郭荣华,吴红英.
试论妥协存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74-78.
被引量:2
7
吴玲.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发展[J]
.理论探讨,2001(6):51-52.
被引量:1
8
连连.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内涵探讨[J]
.理论探讨,2001(6):91-94.
被引量:1
9
王元明.
马克思与萨特人的本质学说比较[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1-5.
被引量:3
10
董四代,贾乾初.
中国早期启蒙中的乌托邦倾向和近代社会主义[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6-11.
同被引文献
35
1
吕冀平,刘少华.
学习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59-63.
被引量:2
2
赵应云.
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1):44-48.
被引量:8
3
张国宏,程立云.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与当代中国的跨世纪发展[J]
.求实,1999(7):6-7.
被引量:1
4
刘舒适.
论精神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J]
.理论与现代化,1996(3):20-23.
被引量:2
5
杨胡列.
论改革开放中精神动力的作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9(4):25-26.
被引量:2
6
解大明.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与全民族精神支柱的确立[J]
.党史纵览,1998,0(6):31-32.
被引量:1
7
霍树生.
事业·理想·精神动力[J]
.理论与现代化,2001(6):27-29.
被引量:1
8
李金,张弘政.
精神动力:社会发展的内蕴性支撑——《精神动力论》评介[J]
.教学与研究,2005(1):93-94.
被引量:2
9
黄爱军.
毛泽东精神动力论思想成因及启示[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1):8-10.
被引量:1
10
管文虎.
邓小平精神动力论探析[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5):58-6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戴钢书,岳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精神动力研究述评[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2):178-183.
2
高清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价值观教育[J]
.才智,2009,0(18):153-154.
1
田九英.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哲学依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61-63.
2
黄根喜.
“三个代表”思想与唯物史观[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5):9-10.
被引量:1
3
冯芸.
恩格斯社会合力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1):9-12.
被引量:3
4
张艳秋.
改革开放中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35):35-36.
5
高贵军.
实事求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哲学基础[J]
.滨州学院学报,2006,22(2):44-46.
6
陆国强.
马克思恩格斯政绩观论析[J]
.领导科学,2010,0(9Z):25-26.
被引量:1
7
郭海军.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
.国防大学学报,2004(10):31-33.
8
谢钰.
要用辩证的观点学习邓小平理论[J]
.党政干部论坛,1999(12):10-11.
9
隋玉梅,王涛.
论江泽民的人民观[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5):5-11.
被引量:1
10
焦连志.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22-24.
理论月刊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