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文学革命中新文学场的建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话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信仰,它的建立得益于观念的塑造,新文学的场域由此得到建构和认同,它遵循的不是新文学的美学逻辑,而是社会公共空间的场域逻辑。
作者
赖彧煌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0-42,共3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关键词
文学革命
场域
公共空间
观念塑造
分类号
I207.8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4
1
胡适.《谈新诗》[J].星期评论,1919,.
2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
3
黄远庸.致<甲寅>杂志记者.甲寅,(10).
4
章士钊.答黄君远庸.甲寅,(10).
5
胡适,独秀,通信.新青年,(2).
6
陈丹崖,独秀.通信.新青年,(6).
7
钱玄同,独秀,通信.新青年,(6).
8
常乃悳,独秀,通信.新青年,(4).
9
常乃悳,独秀.通信.新青年,(1).
10
钱玄同.新文学及今韵问题.新青年,(1).
共引文献
169
1
张桃洲.
析分与整合:百年新诗形式探索的非线性梳理[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143-148.
被引量:1
2
夏德勇.
五四小说的聚焦方式及其文化语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10-17.
3
谢冕.
论中国新诗[J]
.文学评论,2002(3):100-111.
被引量:16
4
梁刚.
朱光潜与胡适的新诗理论之争[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4-70.
5
曹而云.
论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语言问题[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40-143.
被引量:1
6
江沛.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J]
.史学月刊,2001(4):117-123.
被引量:13
7
李宪瑜.
“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32-44.
被引量:23
8
王风.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75-96.
被引量:28
9
张中良.
新文学面临的挑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4):53-64.
10
姜玉琴.
新文学发生期的理论分歧与选择——试论陈独秀、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11-1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朱志荣.
论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对通俗文学的看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35-39.
被引量:3
2
余岱宗.
红色经典:主题与叙述——以20世纪50、6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34-39.
被引量:3
3
李静.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叙事结构的演变——以《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35-38.
被引量:2
4
张玉贞.
空间中的“政治”——“土改小说”再解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32-37.
被引量:3
5
邓立平.
湖南当代乡土小说特色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5):46-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恒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立波文学创作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09,30(1):97-101.
1
宋扬.
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新女性主义观解读[J]
.成功,2013(7):280-280.
2
曾瑾,王芳.
从《左传》到《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变化[J]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6):15-17.
被引量:2
3
黄莉萍.
男权话语视野下的囚徒们——莎士比亚传奇剧中母亲形象解读[J]
.四川戏剧,2014(8):109-111.
被引量:1
4
叶楠.
美女的神韵——从《西厢记》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美人形象[J]
.商情,2015,0(3):294-295.
5
陈娟.
《打出幽灵塔》对女性救赎之路的探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126.
6
徐莉.
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的活动空间——以丁玲的小说《梦珂》为例[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86-88.
7
张启东.
关于吴荪甫典型性问题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8(2):59-64.
8
孙桂荣.
余秀华诗歌与“文学事件化”[J]
.南方文坛,2015(4):87-91.
被引量:11
9
薛冉冉.
后苏联小说中的生存焦虑[J]
.外国文学,2016(5):133-141.
10
李慧红.
“性别、种族空间”与“女性主体性”——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生存困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94-97.
被引量: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