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诗歌意象与修辞文本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象说源远流长。诗歌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诗歌意境的创造,诗味的产生,离不开修辞手法,它具有一定的约定性,或者说它是约定俗成的。不同时代的诗人或者同一时代的不同诗人,都试图突破成规创新,使读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作者
陈敢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54,共4页
Journal of PLA Art Academy
关键词
意象
修辞文本模式
技巧模式
心理机制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郑敏.
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J]
.文学评论,1995(6):79-90.
被引量:43
2
杜杉杉.文化的变异[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
[美]李普曼(Lipman,M·) 编,邓鹏.当代美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4
[法]杜夫海纳(Dufrenne,M·) 著,孙菲.美学与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42
1
李旸.
诗境翻译中的美学思考[J]
.山花(下半月),2009(7):150-151.
2
王有亮.
诗化文言:意境诗的艺术本体[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46-48.
3
张中宇.
部分新诗的失误及其原因[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4):112-116.
4
王有亮.
试论文言语法、感物方式对汉诗意境的意义[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29.
5
伍明春.
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70-74.
被引量:2
6
钱晓宇.
郑敏诗歌创作观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9-14.
7
周宪.
“合法化”论争与认同焦虑——以文论“失语症”和新诗“西化”说为个案[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5):98-107.
被引量:24
8
张桃洲.
从里尔克到德里达——郑敏诗学资源的两翼[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4):26-31.
被引量:5
9
朱恒.
略论新文学运动对诗性的轻慢及后果[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10.
10
陈由歆.
融会、变革与创新——浅谈郑敏诗歌中的意象运用[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3):131-1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余松.
诗歌意象的双重组合[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6):41-44.
被引量:4
2
寿永明.
隐喻在诗中的运用[J]
.江苏社会科学,1997(3):144-148.
被引量:1
3
王培基.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4(4):81-85.
被引量:3
4
刘国辉.
《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介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98-400.
被引量:21
5
张辉.
语言变异的本质与制约[J]
.福建外语,2000(2):1-5.
被引量:14
6
束定芳.
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6):12-16.
被引量:86
7
赵秀凤,訾缨.
文学文体学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8-80.
被引量:8
8
黎志敏.
庞德的“意象”概念辨析与评价[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97-104.
被引量:22
9
李良炎,何中市,易勇.
基于词联接的诗词风格评价技术[J]
.中文信息学报,2005,19(6):98-104.
被引量:7
10
辛献云.
篇章象似性与英诗汉译[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4):67-72.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
1
刘国辉,汪兴富.
论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途径:象似性与隐喻性表征[J]
.外语教学,2010,31(3):24-27.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廖光蓉,易妹.
汉语意象路径的体认语言学探讨[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1):134-143.
被引量:1
2
沈梅英,祝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J]
.作家,2012(4):97-98.
被引量:1
3
刘芳.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J]
.外语教学,2012,33(3):26-29.
被引量:10
4
徐盛桓,陈大亮.
主持人语--属性二元论与诗的意象[J]
.当代外语研究,2012(8):6-11.
5
郭继荣,李园园,王静.
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3):92-97.
被引量:6
6
刘宏伟.
文学语言的意象性表达与感受意[J]
.外国语文,2014,30(6):79-85.
被引量:4
7
周芬.
从语义特征看英汉诗歌中景物意象的差异[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3):134-136.
被引量:1
8
杨文滢.
概念转喻视角下汉语诗词意象的解读与英译研究——以“凭阑”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2):75-79.
被引量:12
9
于艳青.
苏轼诗词英译的象似性探究及对翻译的启示——以林语堂、许渊冲和Burton Watson英译作品为例[J]
.济宁学院学报,2016,37(3):79-83.
被引量:1
10
曹原,林艳.
论认知视角下诗歌建构中的象似性和隐喻性——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6):109-115.
被引量:2
1
牛陆棋.
先声夺人显风采[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2):95-95.
2
吴礼权.
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63-65.
3
黄维樑.
酝藉者和浮慧者——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J]
.语文学刊,2017,37(1):1-8.
4
鄢文龙.
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东洲鸿儒”饶宗颐修辞文本模式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105-110.
5
李玉英.
评英语诗歌的形意统一和音意统一现象[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6(2):29-32.
6
马云.
无辞的言语——鲁迅小说中的省略[J]
.中州学刊,1998(2):104-107.
7
江林森.
从《围城》看比喻的形成机制[J]
.飞天,2010(10):6-7.
8
沈华维.
用意象说话[J]
.中华诗词,2012(5):60-63.
9
茅维.
《忘言书》的童趣表达[J]
.大理大学学报,2017,2(3):38-41.
10
范明月,任凌俊.
庭院深深深几许——从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中的意象说起[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7).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