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于连一辩——兼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立场与方法问题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毕来德先生在一封私函中,谈及我在本栏目上期的"主持人语"中对他的思想立场的介绍("欧洲的地方性被表述为一种普适性"等语)不甚符合其在《驳于连》中所欲表达的观点。我承认自己对毕来德先生的立场有臆测的成分,也在此向他表示歉意。不过主要还是因为《驳于连》在批评于连将传统中国描述为一个全然不同于西方的、没有王权的专断、没有权力的滥用的"哲学中国"时,所努力证明的不同观点:"我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在总体上与帝国的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它是为了阻挡‘个人’的出现而构想出来的,必须就此来评判。""中国"当然不是于连笔下的形象,所以毕来德先生的批评很有意义。但毕来德先生笔下的"中国"是否就恰如其分?二位都使用了全称判断,将一种高度复杂并且充满异质的文化分别表述为田园诗和阴谋剧,前者从中国文化中抽掉了权力,文化变成了个人的冥思,而后者将中国文化大体等同于权力,它围绕帝国的统治构建起来并为帝国提供合法性。文化的用途不止如此。欧洲启蒙思想家带给我们一种关于制度的道德评判,但我们在谨慎地保持一种道德评判的同时,还须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去思考制度,即一种制度的合法与否在于它能否带来与其社会特殊状况相适宜的社会管理。此外,"文化",不仅仅指形诸竹帛的书籍,也包括个人内在的思想、体验和情感,而这是任何制度都无法加以监控的领域。
作者 李春青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4,共9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前言》,杜小真译,三联书店,1998.
  • 2弗朗索瓦·于连.《圣人无意》.阎素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 3毕来德(撰),郭宏安(译).驳于连[J].中国图书评论,2008(1):8-27. 被引量:13
  • 4李春青.文学理论与言说者的身份认同[J].文学评论,2006(2):17-24. 被引量:9
  • 5《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6《诗与意识形态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诗学观念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朱熹.《中庸章句》,《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7.
  • 8.《孟子·尽心上》[M].,..

二级参考文献9

  • 1商原李刚.儒、道价值观对立的生态哲学启示[J].理论学刊,2005(10):74-77. 被引量:1
  • 2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174页.
  • 3劳伦斯·格罗斯伯格 载罗钢 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的流通》[A].载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 4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郏斌祥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 5陈独秀.《答曾毅书》.《独秀文存》,安微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81页.
  • 6陈独秀.《答常乃惠书》.《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40页.
  • 7陈独秀.《<红楼梦>新叙》.《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
  • 8费里德里克·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9页.
  • 9亨利·吉罗等.《文化研究的必要性:抵抗的知识分子和对立的公共领域》.《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第83页.

共引文献311

同被引文献66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