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梳理传统调式 探索民族和声--读黎英海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于不久前离我们而去。他创作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教学了一辈子,为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
陶陶
机构地区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People’s Music
关键词
《汉族调式及其和声》
黎英海
传统
民族
音乐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
精神财富
作曲家
分类号
J613.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翟继峰.
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奋斗终生的音乐家——悼念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J]
.音乐创作,2007(2):66-67.
被引量:2
2
杨善武.
黎英海的民族调式研究——《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研究之一[J]
.中国音乐,2003(3):16-22.
被引量:13
3
樊祖荫.
黎英海先生,我永远的恩师[J]
.中国音乐,2007(2):1-3.
被引量:3
4
黎英海.《多声部写作基础》,上海音乐学院内部资料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关庆顺.
“异宫并联”及其调式的多重综合性兼论综合调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3):10-14.
被引量:2
2
徐荣坤.
苦音音阶的由来及其特征[J]
.音乐研究,1993(2):44-54.
被引量:18
3
关庆顺.
试谈三整音的特殊旋法及其调式的双重综合性[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2):8-14.
被引量:5
4
吕自强.
《梁秋燕》一例是商调式还是徵调式——对《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的质疑[J]
.人民音乐,1962(3):31-32.
被引量:4
5
陈应时.
一种体系 两个系统——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宫调”[J]
.中国音乐学,2002(4):109-116.
被引量:13
6
杨善武.
西北苦音与音乐文化交流[J]
.中国音乐学,2002(3):105-123.
被引量:7
7
于润洋.
关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J]
.人民音乐(评论),2002(11):12-15.
被引量:51
8
黎英海.《关于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几个问题》,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编.《多声部民歌研究文选》,第20~25页(内部刊印,南宁,1982年).
9
高为杰教授于2006年12月9日在“庆贺黎英海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0
关庆顺.
论晋中秧歌的调发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3):22-3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
1
董茉.
《夕阳箫鼓》、《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的和声特点分析[J]
.作家,2009(10):196-196.
2
杨善武.
黎英海的五声综合调式理论——《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研究之二[J]
.中国音乐,2004(4):24-28.
被引量:9
3
杨善武.
黎英海民族调式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研究之三[J]
.音乐研究,2004(4):5-22.
被引量:3
4
王建.
对中国五声性调式的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98-101.
被引量:1
5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19-33.
被引量:8
6
冯丽.
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06-108.
7
王安潮.
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精华——黎英海学术成果之研究[J]
.中国音乐,2007(2):10-16.
被引量:5
8
李万东.
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和声语言[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32-33.
被引量:1
9
王达亮.
女声合唱作品《关雎》的艺术特色赏析[J]
.大舞台,2013(12):47-48.
10
徐平力.
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J]
.音乐创作,2014(3):13-20.
被引量:3
1
颜峻.
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分析——兼论其民族化创作手法和演奏提示[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2):60-62.
被引量:3
2
黄凌.
对《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的几个意见[J]
.人民音乐,1962(1):30-32.
被引量:1
3
吕自强.
《梁秋燕》一例是商调式还是徵调式——对《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的质疑[J]
.人民音乐,1962(3):31-32.
被引量:4
4
樊祖荫.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J]
.音乐研究,2015(2):75-84.
被引量:7
5
风采——黎英海[J]
.音乐创作,2012(9).
6
陈应时.
《汉族调式及其和声》引导我研究宫调理论[J]
.中国音乐,2007(2):7-9.
被引量:2
7
杨善武.
黎英海的民族调式研究——《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研究之一[J]
.中国音乐,2003(3):16-22.
被引量:13
8
董维松.
从律学的角度再谈“苦音”的音阶及其调式[J]
.音乐研究,1987(1):76-84.
被引量:11
9
《歌曲》历届主编、副主编、顾问名单及任期[J]
.歌曲,2012(4):4-4.
10
作者简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26(1).
人民音乐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