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RAPD技术对自然生长在堆放时间为10年(YS)、20年(ES)的铅锌尾矿及对照土(DZ)上的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带为92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8.60%,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个居群的平均P为44.16%,其大小顺序为ES居群>DZ居群>YS居群。Shannon信息指数(I)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 3,平均为0.253 0。Ne i指数(h)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208 6,平均为0.172 6。3个居群的I、h大小顺序为DZ居群>ES居群>YS居群。3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可能与珍珠菜世代更替中对重金属敏感基因的丢失及耐受基因的固定有关。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21.67%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78.33%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3个居群之间发生了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Φst=0.217)。居群间基因流(Nm)较高,其值为2.395 7。2个尾矿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对照居群与2个尾矿居群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表明重金属胁迫对珍珠菜居群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58,共5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5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