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谱系·历史——评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出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2-143,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参考文献4
-
1[1][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4.
-
2[2][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
3[3][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
4[7][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
1张凯.浅谈《文赋》中的“物感”与“灵感”[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171-171.
-
2舆膳宏.《文心雕龙》隐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3):92-97. 被引量:9
-
3学界高度评价《欧美文学理论史》[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0(1):117-117.
-
4沈方.天堂的舞蹈[J].杂文选刊,2006,0(1):66-66.
-
5段恺.文学批评关键词“反讽”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3-47. 被引量:2
-
6林大志.《文心雕龙》辞意指瑕[J].殷都学刊,2003,24(1):69-72.
-
7马成生.“诗言志”——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开山的纲领”[J].远程教育杂志,1984,4(2):10-10.
-
8宋文华.浅析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研究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0(7):51-51. 被引量:1
-
9李莉.评《文学形象新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2(1):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