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及获取福利的基础。流域、江河、湖泊、地下水等的开发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困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武汉的水资源如何面向持续开发、利用,关系到武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针。结合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武汉市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作者
陈宝玉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39,45,共3页
Yangtze River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利用
武汉
分类号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2
1
中国水星.http://www.waterchina.com/main/
2
....水资源管理.http://www.shuiziyuan.mwr.gov.cn/,,..
同被引文献
33
1
夏开元.
湖泊中的武汉[J]
.城建档案,2007(9):16-19.
被引量:4
2
宁龙梅,王学雷,胡望斌.
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和预测武汉市湿地景观的动态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2):255-258.
被引量:44
3
陈锦,武占云,张志超.
武汉市湖泊演变与合理开发利用[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5):43-47.
被引量:4
4
宁龙梅,王学雷,吴后建.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1):44-49.
被引量:49
5
邓宏兵,蔡述明,薛怀平,杜耘,魏显虎.
江汉湖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2):265-268.
被引量:2
6
付湘,李娟,梅亚东.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2006,24(1):84-86.
被引量:11
7
余萍,徐敏豪.
武汉快速步入节水型先进城市的借鉴与对策[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1):69-73.
被引量:3
8
邓宏兵,蔡述明,杜耘,薛怀平,魏显虎.
近50年来江汉湖群水域演化定量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244-248.
被引量:28
9
黄利民,刘成武.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1):115-118.
被引量:14
10
虞锡君.
水污染防治机制应实现五个重要转变[J]
.环境保护,2006,34(08A):62-6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黄德林,王国飞.
武汉市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外部性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0(6):67-70.
2
戴昌军,管光明,梁忠民,常文娟.
基于水资源足迹的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人民长江,2011,42(9):8-11.
被引量:17
3
陈海珍,石铁柱,邬国锋.
武汉市湖泊景观动态遥感分析(1973-2013年)[J]
.湖泊科学,2015,27(4):745-754.
被引量:24
4
姜舒怀,廖竑贵,韦毓韬,甘聪.
节水型社会先行性调查[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33(10):26-26.
5
刘志文,蔡晖,曹霞,王一峰,胡波.
武汉市节约用水现状及对策分析[J]
.水利水电快报,2024,45(8):17-20.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史安娜,林基泳,李淼.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淮河流域发展模式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44-48.
被引量:5
2
代稳,张美竹,秦趣,王金凤.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2):228-233.
被引量:22
3
赵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应用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2):245-250.
被引量:4
4
刘汉生,王晖,张婷,吴宜进,张永利.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514-518.
被引量:6
5
王秀颖,刘和平.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J]
.水文,2016,36(3):50-55.
被引量:5
6
张梦珂,刘艳芳,安子豪,危小建,陈奕云.
武汉城市化进程对湖泊景观格局的空间非平稳性影响分析[J]
.地理信息世界,2016,23(3):53-59.
被引量:7
7
王美雅,徐涵秋,付伟,林中立,李霞,张博博,唐菲.
城市地表水体时空演变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16,36(7):1099-1105.
被引量:18
8
霍正文.
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分析与评价[J]
.地下水,2016,38(6):90-94.
被引量:4
9
张义,邹永福,李丰生,张合平.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资源生态足迹预测——以广西为例[J]
.人民长江,2017,48(1):37-42.
被引量:13
10
方正,王渲.
对武汉内涝及湖泊调蓄功能的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6):101-104.
被引量:8
1
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J]
.山东水利,2004(12):25-25.
2
吕东亮.
1998年湖北抗洪大事记[J]
.党史天地,2008(7):74-84.
3
郑卫平,邢剑波.
大同市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2,30(1):25-27.
被引量:1
4
水利部召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J]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5):10-10.
5
水云.
"蓄泄兼筹"方针在淮河中游防洪工程中的贯彻[J]
.治淮,1990(5):24-25.
6
冯军.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2017,15(6):69-70.
7
刘锐,陈伟亚.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中国科技博览,2014(18):270-270.
被引量:1
8
杨卫国.
武汉市水资源与湖泊保护研究[J]
.水政水资源,2010,0(1):29-30.
9
于洪贤,孙家言,覃雪波.
黑龙江省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427-432.
被引量:14
10
蒋得江,李万寿,芦寿德,闫永新.
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13-14.
人民长江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