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述档案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的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作者 李林悦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档案馆
出处 《科技档案》 2008年第2期21-23,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2

  • 1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103-109. 被引量:472
  • 2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19-21. 被引量:67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 4向云驹.《人类1:2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 5顾军,苑利著.《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6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 7中国世界遗产网:http://www.cnwh.org
  • 8UNESCO,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hural Heritage,2003.10.17
  • 9腾讯新闻网,《东北大秧歌藏进省档案馆》,2006年2月25日
  • 10UNESCO,Convention for the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03.10.17

同被引文献22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