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客观化研究概况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李磊
刘建勋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6-397,400,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9070900)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108801-6)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病证结合
综述
分类号
R2-03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00
同被引文献
26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96
参考文献
16
1
马晓昌,尹太英,陈可冀,史大卓,徐凤芹,毛节明,陈明哲.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9):654-656.
被引量:98
2
刘馨兰,孙兰军.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血流变、微循环检查的关系[J]
.微循环学杂志,1997,7(2):20-21.
被引量:12
3
廖奕华,艾陵,张道亮,胡萍香.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2):58-59.
被引量:13
4
毛以林,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谭光波,胡志希.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29-31.
被引量:20
5
王阶,杨保林,姜燕.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6-19.
被引量:27
6
孙锡印,段学忠.
冠心病中医证型间血液流变性的异同及辨治对其影响[J]
.中医药研究,1997,13(1):12-14.
被引量:23
7
李敬国.
冠心病患者100例(血瘀证)全血粘度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01,10(2):47-47.
被引量:5
8
王润桃,王硕仁,邢雁伟.
血瘀证与异常心电图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25-1027.
被引量:2
9
史载祥,武泽民,许树强,王兵.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舌分光定量以及舌表浅血流量观察[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407-408.
被引量:12
10
黄献平,周小舟,袁肇凯,范伏元,谢小兵.
血清锌铜铁钙含量与心病气血辨证关系初探[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38-3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朱志荣,孙新荣,韩杰.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J]
.山东医药,1993,33(3):5-6.
被引量:1
2
胡小勤,陈利国.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瘀证相关性探讨[J]
.陕西中医,2005,26(3):249-250.
被引量:10
3
郭振球,杨运高,袁肇凯,黄献平.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血辨证与锌铜铁关系及抗纤方的调节作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2):48-51.
被引量:16
4
朱起贵,朱建红.
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J]
.微循环学杂志,1994,4(3):43-45.
被引量:17
5
石志芸,施赛珠,陈剑秋,李晓明,许小凤.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内皮素测定[J]
.中医杂志,1996,37(4):239-240.
被引量:17
6
王阶 陈可冀 等.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
7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3):129-129.
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257.
9
翁维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59例血粘度测定[J].中华心血管杂志,1984,12(3):183-183.
10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共引文献
300
1
李子贇,顾任钧,杨燕,胡镜清.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痰瘀证相关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149-3158.
被引量:2
2
马欣,李运伦.
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病理基础[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1):117-120.
被引量:21
3
杨徐杭,汶医宁.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关系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2):134-135.
被引量:5
4
Jian Du Jing Cai Shuanghong Shen.
Association of severity and sex with vasoactive substance and sexual hormon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in the type of kidney asthenia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6,1(9):813-816.
被引量:1
5
陈可冀,薛梅,殷惠军.
血小板活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血瘀证的关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266-269.
被引量:30
6
韩冰,王家祥,王兵,汪忠镐.
红花对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2):170-171.
被引量:2
7
周伟生,严英.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4):196-197.
被引量:1
8
李鹏,杨东鹰,沈宝潘.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04,22(3):54-56.
9
方力行,何燕,金志刚.
肉桂治心痛的使用频率及小复方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9):557-559.
被引量:2
10
徐丽林,张丽娟,王阶.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05-80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64
1
党赢,师建平,兰丹丹,海日,焦雨琦.
病证结合观下的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的对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615-5617.
被引量:22
2
丘瑞香,罗致强,杨守玉,吴少凡,朱雅宜.
冠心病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气病致瘀的研究[J]
.中医杂志,1991,32(10):36-38.
被引量:17
3
周玉和.
活血六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研究,2004,17(3):50-50.
被引量:17
4
李兵.
活血化瘀中药对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的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4):519-520.
被引量:10
5
陈潮,陈云凤,卢伟花,扈晓宇.
活血益肾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24-26.
被引量:6
6
张娟,肖鲁伟,戴体俊,邹建玲,沈彦,詹旭.
马钱子碱中枢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1):34-35.
被引量:16
7
杜健鹏,史大卓,李田昌,徐浩,陈浩.
冠心病稳定期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8-852.
被引量:11
8
刘凤斌,方积乾,王建华.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90-292.
被引量:92
9
林港祥,田应昌,陈子章,崔和敏.
常见心血管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变化[J]
.贵州医药,1993,17(3):185-187.
被引量:8
10
毛以林,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谭光波,胡志希.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776-780.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13
1
李晓宇,梁丽娜,高云,李亚敏,黄子杨,许凯,左倩倩.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凉血化瘀法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97-100.
被引量:2
2
刘悦,梁晓,魏竞竞,申伟,刘红喜,迟显苏,张允岭.
中医“瘀毒”理论异病同治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7):2825-2831.
被引量:9
3
牛贝贝,张群娣,崔秋燕,吴遥,王彩云.
活血化瘀法运用于心血管疾病之现状[J]
.中医药导报,2009,15(1):84-86.
被引量:10
4
靳洪涛,杜金行,李振国,白芳,周宁家,孙建宁.
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28-829.
被引量:5
5
王少丽,王承龙,史大卓.
中医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1245-1246.
被引量:4
6
张恩户,赵锐,张波,王光建.
活血化瘀药镇痛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6):79-81.
被引量:6
7
周倩倩,李治国,黄力.
冠心病血瘀证的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13-16.
被引量:19
8
刘燕平,黄岑汉,贾微,宋开娟.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述要[J]
.河南中医,2012,32(3):314-316.
被引量:4
9
王茹,宋海英,王承龙,王培利.
冠心病气滞血瘀证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882-884.
被引量:4
10
周菁,钱佳,万文婷,樊民.
加味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IL-6、VCAM-1、TNF-α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6):2469-2472.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96
1
李晓宇,梁丽娜,高云,李亚敏,黄子杨,许凯,左倩倩.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凉血化瘀法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97-100.
被引量:2
2
兀江波.
丹七软胶囊联合左西孟旦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cy、ox-LDL、脂蛋白a表达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0(8):1198-1201.
被引量:1
3
闵珍.
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患者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103-105.
被引量:1
4
贺建涛.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J]
.中医研究,2010,23(9):55-56.
5
孙慧君.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43例[J]
.中医研究,2011,24(2):38-39.
被引量:3
6
刘欢兴,刘敏,杨九一,陈永娜,刘颖,张富兵,张勤修.
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及选择标准的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4):658-659.
被引量:4
7
汪明德,叶芳建,林亚平,姜萍,刘芳.
盆宁颗粒对盆腔炎模型鼠血液流变学和镇痛作用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719-1722.
被引量:9
8
王永,卞慧敏,王健,万镇,赵海欣.
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干预前后对照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2,18(10):80-82.
被引量:9
9
张恩户,侯建平,胡锐,张涓,王国全.
中药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5):242-243.
被引量:8
10
赵志宇,郭兰,王小波,韩淑英.
槲皮素壳聚糖溶液的抗炎镇痛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7):8803-8806.
被引量:2
1
孙立明,孙立宏.
关于辨证论治与鉴别诊断相似性的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6):125-126.
被引量:1
2
欧阳锜.
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具体方法[J]
.湖南中医杂志,1991,7(5):22-24.
被引量:4
3
欧阳錡.
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湖南中医杂志,1992(1):28-31.
被引量:2
4
姚魁武,王阶.
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427-429.
被引量:6
5
王蕾,周苏宁.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0,42(5):78-80.
被引量:2
6
许伟明,胡镜清,江丽杰.
当代病证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进展评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5):769-775.
被引量:16
7
陈奔,钟振国.
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36-139.
被引量:6
8
陈海燕,刘怀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4,27(3):138-140.
被引量:11
9
邓华亮,王天芳,赵燕,吴秀艳,岳宏,王庆国.
证候规范化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1):758-760.
被引量:6
10
程月召,田松.
关于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思考[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12-14.
被引量: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