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然资源价值及其效率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内涵,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的处理进行评述,指出资源生产率实际上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并提出了一个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和进一步分析的框架。
作者
钟若愚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6,共3页
Seeker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6JD790005)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生产率研究的阶段成果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源价值
资源生产率
生态效率
分类号
F062.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Daily, Gretchen C. et al. The value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Value. Beijier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Beije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126. 1999.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0,393,393页注57,391-392,394页.
3
Aghion&Howiit.《内生增长理论》(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36页,第145-147页.
4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3,25(4):37-40.
被引量:5
5
多马.《我的经济学家之路》,载曾伯格主编.《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1992),商务印书馆2002年中文版.
6
Pearee, D.W. Measur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Paper to DTI/Green Alliance Conference, 2001.
7
Grant Allan and Nick Hanley ( 2006 ), The Macro - economic Rebound Effect and the UK Economy, Report for DEFRA, May 200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3]Aghion ,P., Howitt, P. , 1998.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Cambridge, MA: MIT Press.
2
[4]Barmol, W.J., 1986. On the possibility of continuing expansion of expansion of finite resources, Kyklos, (39):167- 179.
3
[5]Daly, H.E., 1996. Beyond growth: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14.
4
[6]Daly, H.E., 1991. Steady state economics.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5
[7]Georgescu- Roegen, 1972. 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
[8]Georgescu- Roegen, Nicholas, 1976. Energy and economic myth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76.
7
[9]Kozo Mayumi, 1999. Bioeconomics and Sustainability, Massachusett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8
[10]Solow, R., 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0): 65- 94.
9
[11]Stiglitz , J., 1974. 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ural resources: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共引文献
8
1
侯风云.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2-17.
被引量:6
2
鲍宏礼,管竹笋.
农村土地货币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81-82.
被引量:2
3
钟若愚.
深圳资源生产率的变迁及其影响[J]
.开放导报,2008(4):71-75.
4
庞绍堂.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J]
.学海,2008(6):44-50.
被引量:6
5
张景华.
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6):13-16.
被引量:3
6
黄铭,白林.
生态资本与企业发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108-110.
被引量:1
7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J]
.管理世界,2010,26(10):24-33.
被引量:128
8
陈帅名,陈雪琳,楚武干.
论资本主义货币资本对自然资本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46-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周菊,陈欣.
并购重组支付方式与并购溢价——基于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J]
.投资研究,2019,38(12):81-93.
被引量:19
2
杨晓燕,周懿瑾.
绿色价值:顾客感知价值的新维度[J]
.中国工业经济,2006(7):110-116.
被引量:107
3
段湘姬,蒋远胜.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环境中的作用[J]
.求索,2008(5):27-28.
被引量:7
4
胡维平,曾晓洋.
绿色广告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0):52-58.
被引量:10
5
刘伯雅.
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绿色消费模型的视角[J]
.当代经济科学,2009,31(1):115-119.
被引量:34
6
徐娟,汪小京,刘志学.
多供应商环境下的最优采购策略[J]
.系统管理学报,2014,23(6):883-890.
被引量:7
7
赵明鑫,万志芳,郭娟.
全面停伐政策对黑龙江省木材加工企业的影响分析[J]
.林业经济,2017,39(2):35-38.
被引量:11
8
彭伟,于小进,郑庆龄.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策略研究[J]
.财经论丛,2019(1):81-90.
被引量:13
9
孙敬水,丁宁.
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39(5):33-47.
被引量:6
10
盛光华,林政男.
消费者绿色创新消费行为意向驱动机制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51-6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龙均云.
对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的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5):75-76.
被引量:3
2
龙均云.
论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与培育[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10-12.
被引量:2
3
廉宏达,田国双,卢宏亮.
资源约束背景下木制家具绿色溢价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
.商业研究,2024(2):143-15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巍,郭中强.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J]
.商业时代,2010(25):144-145.
被引量:2
2
张志民.
东莞居民绿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4):33-38.
3
李晓俐.
低碳型成为农产品消费的未来趋势[J]
.农业展望,2012,8(5):56-58.
4
刘嵩婷,周远.
论中国“灰色消费”的危害及其对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3):95-96.
5
李亚娟.
国内绿色消费研究:述评及展望[J]
.时代经贸,2014,12(6):375-375.
1
钟若愚.
深圳资源生产率的变迁及其影响[J]
.开放导报,2008(4):71-75.
2
全要素生产率[J]
.农村工作通讯,2007(2):57-57.
3
朱文蔚,郑彦.
应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分析经济发展[J]
.中国统计,2008,23(6):12-13.
被引量:1
4
卢媛,苏璐佳.
浅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J]
.才智,2012,0(12):127-127.
5
黄有璋.
改革开放三十年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变[J]
.岭南学刊,2008(5):18-20.
6
边卫红,陆晓明.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演进[J]
.中国金融,2015(23):68-69.
被引量:1
7
大卫.卡扎科维奇,刘丽明.
苏联新经济机制下的企业[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2):6-10.
8
吕晔,吴峰.
西方经济学公平与效率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论初探和反思[J]
.商业经济,2003(10):16-18.
9
林筱文,陈国生.
福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素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1):32-37.
10
杨莲秀.
再议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促进和谐发展[J]
.财会研究,2010(1):75-77.
被引量:2
求索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