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问题”与创建中国马克思学--与周嘉昕同志商榷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13,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博尔迪烈夫.《马克思学的新成就》[J].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
-
2卢晓萍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版前言》[J].马克思恩格斯研究,1995.
-
3吕贝尔.《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J].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编纂工作》,1977年,人民出版社.
-
5曾枝盛.重建马克思学——《吕贝尔马克思学文集》导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1):104-113. 被引量:14
-
6周嘉昕.“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J].哲学研究,2007(8):12-17. 被引量:11
-
7Riazanov, David B. , 1927, "Vorwort", in MEGAI, Frankfurt am Main.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张亮.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J].江海学刊,2006(1):27-30. 被引量:11
-
2胡大平.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7-62. 被引量:16
-
3阿尔都塞 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64页.
-
4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吕贝尔马克思学文集》
-
5Etudes de Marxiologie, Edition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Premier Numero en 1959,p.3.
-
6Rubel, Marx critique le marxisme,Paris, Editions Payot,1974, p. 19.
-
7《“神话”的神话》,载《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8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p.293—294.
-
8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4,(4):225-225.
-
9罗尔夫·鲍埃尔曼等.《“马克思学”的基本派别》,原载鲍埃尔曼等著.《“马克思学”的贫困》,莫斯科政治出版社,1976年俄文版.
-
10孙伯鍨,曹幼华等,1992年.《西方“马克思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23
-
1孙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合法性思考——以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为个案阐释[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1):181-189. 被引量:1
-
2鲁克俭.中国马克思学:哲学抑或科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40-43. 被引量:7
-
3蒋天婵.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7(10):77-83. 被引量:10
-
4王东,赵玉兰.“马克思学”一词源流的新发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6):17-23. 被引量:5
-
5聂锦芳.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3):51-58. 被引量:5
-
6任东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J].理论月刊,2008(6):18-21. 被引量:1
-
7郑敏.刍议语境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学理论,2008(20):73-74.
-
8沈其新,田旭明.探寻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理论自觉意识——马克思当代性研究中的一个“反思”课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5):69-72. 被引量:3
-
9汤建龙.如何正确对待西方“马克思学”?——以西方“马克思学”文本学成果在中国的接受为例[J].现代哲学,2009(5):6-10.
-
10沈其新,田旭明.马克思学研究:文本重读、学术对话还是现实反思[J].中州学刊,2009(5):151-155. 被引量:2
-
1姜喜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元哲学观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3):246-246.
-
2余满晖.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J].探索,2009(4):184-188.
-
3周嘉昕.“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J].哲学研究,2007(8):12-17. 被引量:11
-
4李培锋,刘先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J].求实,2010(2):25-29. 被引量:2
-
5史云波,姚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构建的原则与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32-37.
-
6王学俭,刘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7. 被引量:1
-
7柴毅龙.面向当代与未来的马克思哲学[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64-67.
-
8鲁克俭.中国马克思学:哲学抑或科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40-43. 被引量:7
-
9王効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再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3):1-5.
-
10张焱.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与库恩在历史文化视域中的一种对话[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