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假身份证入网利用技术漏洞牟利应如何处理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伴随科技进步,利用技术漏洞实施的各种犯罪也随之出现,然而,如何认定利用技术漏洞等手段实施犯罪行为,实践中还存在较大分歧。近日,本刊与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结合典型案例对此问题进行了研讨。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31,34,35,共5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

  • 1陈兴良.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法学研究,2006,28(2):70-86. 被引量:164
  • 2唐雷.《谈数字化社会文化的出现》.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73900.html?fr=qd.
  • 3陈娃.《失灵柜员机取款案的民法分析》.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251.
  • 4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1月4日发布.《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三)款的规定.
  • 5张灏编.《中国刑法理论及实用》.台北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116页.
  • 6[德]洛克辛 许玉秀译.《客观归责理论》[J].台湾政大法学评论,.
  • 7200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有关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解释》第6条.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第四款明文规定.
  • 9屈学武.《非法买卖爆炸物罪的定罪与量刑》.《中国案例指导》,2006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 10[日]野村稔 全理其 何力译.《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352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