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的追问——关于《野草》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3,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0
-
1木山英雄.《读(野草)》,《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赵京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1页.
-
2《坟·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
3.《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A]..《鲁迅全集》第4卷[C].,.第356页.
-
4《340516致郑振铎》,《鲁迅全集》第13卷,105页.
-
5.《坟·娜拉走后怎样》[A]..《鲁迅全集》第1卷[C].,.第161页.
-
6《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全集》第3卷,第17页,第138-139页.
-
7《野草·颓败线的颤动》《鲁迅全集》第2卷,第211页.
-
8王阳明.《象山文集序》,《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45页.
-
9《野草·希望》,见《鲁迅全集》第2卷,第178页.
-
10.《野草·这样的战士》[A]..《鲁迅全集》 第2卷[C].,.第215页.
共引文献24
-
1陈太胜.死亡意识与鲁迅的人生思想和文化思想[J].鲁迅研究月刊,2000(12):38-43. 被引量:3
-
2刘贵福.论鲁迅与钱玄同的晚年分歧[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6):103-108.
-
3李玉明.论鲁迅《野草》的现实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5(6):71-76. 被引量:3
-
4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5陈方竞.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六)[J].鲁迅研究月刊,2008(6):9-17.
-
6吴康.朝向世内生存者的绝望--《野草》解读之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8(7):13-24. 被引量:4
-
7安文军.病、爱、生计及其他——《孤独者》与《伤逝》的并置阅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6):52-68. 被引量:12
-
8竹内好,靳丛林,宋扬.鲁迅杂记Ⅰ(之五)(1946~1956)[J].鲁迅研究月刊,2009(7):30-43. 被引量:1
-
9曾凡朝.王阳明经典诠释的心学超越[J].中州学刊,2009(4):153-156. 被引量:3
-
10刘东方.鲁迅的现代歌诗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9(10):14-20.
同被引文献95
-
1李今.文本·历史与主题——《狂人日记》再细读[J].文学评论,2008(3):94-99. 被引量:35
-
2郭小东.论鲁迅小说的焦虑[J].文学评论,2008(3):100-105. 被引量:6
-
3任静文.绝望与反抗的双重变奏——兼论鲁迅《野草》的主体意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183-188. 被引量:1
-
4乐黛云.“比较既周,爰生自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重读鲁迅在日本的四篇著作[J].鲁迅研究月刊,2004(8):18-25. 被引量:5
-
5闵抗生.“无物之物”与“无物之阵”——重读《这样的战士》[J].鲁迅研究月刊,2004(9):38-40. 被引量:5
-
6张园.诗化的生存体验——《野草》意象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2(4):27-34. 被引量:3
-
7胡尹强.“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鲁迅的《秋夜》破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98-210. 被引量:4
-
8冷霜.表达即挣扎——论《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01(1):34-38. 被引量:3
-
9张建生,吴小美.《野草》“可怖性”特征的探讨[J].鲁迅研究月刊,2000(5):38-44. 被引量:4
-
10富强.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从《墓碣文》看《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00(6):36-42. 被引量:5
-
1郑晓霞.论闻一多的诗人气质对其唐诗研究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88-93. 被引量:1
-
2秦安利.儒家的水与道家的水——兼谈苏轼之《前赤壁赋》[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3):39-40. 被引量:2
-
3吴自斌.能力为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11(6):42-45. 被引量:4
-
4张华.文学作品语言“美”的感悟[J].青年文学家,2010,0(2X):23-23. 被引量:1
-
5李素梅,格日乐.儿童观的哲学意蕴及对幼儿教育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0):22-24. 被引量:3
-
6廉永杰.“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哲学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1):8-10. 被引量:4
-
7路娴.悲与美的感悟——读川端康成《雪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97-98. 被引量:3
-
8宋景堂.论《文化生活》中的哲学意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2):4-8. 被引量:1
-
9黄蝶红.对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黛玉葬花、宝玉叹杏的哲学意蕴[J].阅读与写作,2003(12):12-13.
-
10郭丽兰.《资本论》哲学意蕴新解读——第六届“马克思学论坛”综述[J].哲学研究,2008(6):125-12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