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4,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3
-
1杨春时.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2):5-10. 被引量:77
-
2Mark Poster, Jean Baucl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120.
-
3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二级参考文献6
-
1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9、3、261、319、190.
-
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04.
-
3马丁·布伯.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
4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5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02-22.
-
6杨春时.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1):17-24. 被引量:179
共引文献83
-
1秦佳阳.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论艺术作品的尊严[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87-298.
-
2李琦,闫志成.传播物质性视域下博物馆空间文本的视觉修辞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88-96. 被引量:5
-
3胡亚敏.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再探[J].国外文学,2002(4):10-17. 被引量:10
-
4周计武.论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观[J].文艺理论研究,2005(6):79-87. 被引量:4
-
5施惟达,樊华.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J].文学评论,2006(3):17-24. 被引量:22
-
6杨春时.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审美主体间性的构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5):43-48. 被引量:19
-
7刘新敖.近年来国内文学主体间性理论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95-99. 被引量:1
-
8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J].学术月刊,2007,39(4):115-120. 被引量:5
-
9方雪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视觉文化批评[J].中州学刊,2007(3):236-240. 被引量:9
-
10孙海峰.论电脑的虚拟现实[J].国际新闻界,2007,29(10):49-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0
-
1高山兴,钱锋.浅谈体育建筑绿色设计的策略应用[J].建筑技艺,2013,19(4):239-241. 被引量:1
-
2陶东风,金元浦.从碎片走向建设——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二人谈[J].文艺研究,1994(5):13-20. 被引量:34
-
3朱存明.仿像: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景观[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2(3):7-9. 被引量:3
-
4叶小文.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J].理论前沿,2005(15):5-9. 被引量:8
-
5郭红雨,蔡云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04,22(5):70-73. 被引量:11
-
6农云海.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探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9):176-178. 被引量: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8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引证文献7
-
1赵雅妮.关于青春审美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2):42-43. 被引量:1
-
2杨逸.当前城镇文化建设中艺术审美趋浮躁化的反思[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30(3):22-26.
-
3宗轩,肖韡.基于建筑审美取向演变的体育建筑总体设计特点研究[J].新建筑,2017(5):78-82. 被引量:2
-
4赵红梅.当代中国主流审美文化问题研究[J].文化发展论丛,2013(3):133-145. 被引量:1
-
5金挺.皮革材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5):83-84. 被引量:7
-
6王琴.“新中式”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研究[J].艺术品鉴,2015,0(8):36-37. 被引量:1
-
7花家涛.学校武术教育的美学思考[J].中华武术(研究),2011(1):79-8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邸晓燕.高教管理审美文化创建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157-158.
-
2周帆帆.浅谈新中式装修风格[J].丝路视野,2018,0(16):70-70.
-
3黄成湘,吕佳悦.非遗保护视野下刘三姐歌谣传承和发展再探索——以日本能乐的传承模式为借鉴[J].文化与传播,2021,10(3):49-55.
-
4沈晓鸣,杜信池,唐秋萍,周立.体育建筑线性表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J].建筑与文化,2021(11):28-31. 被引量:2
-
5王俊程.皮革家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24):6-7. 被引量:8
-
6王哲.浅谈皮革材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19-21. 被引量:8
-
7张生.皮革在家居环境美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皮革,2022,51(6):107-110. 被引量:8
-
8莫娣娃.皮革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2,44(16):76-78. 被引量:4
-
9王富俊,李俊玲,赵惠霞.绿色设计理念下皮革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皮革,2022,51(10):99-101. 被引量:23
-
10王莹,唐海波.皮革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3,45(17):24-26. 被引量:2
-
1朱文华.简论非理性主义产生和盛行的根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14(4):23-25.
-
2金路杰.宗白华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超越之思[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4):28-30.
-
3李红春.走向深入、系统和细致的审美文化研究——评仪平策新著《中古审美文化通论》[J].东方丛刊,2008(1):267-271.
-
4黄力之.《中国话语——当代审美文化史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6):30-30. 被引量:1
-
5曾臻.略论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重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61-62.
-
6潘知常.当代审美文化叙事模式的转变——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1994(5):65-72.
-
7成颂,陈淑芳.当代视觉文化的历史性考量——兼论传统审美文化和当代视觉文化之间调和的可能[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35-38. 被引量:2
-
8刘家友.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质性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5(4):102-104. 被引量:2
-
9钟静,成邵菲.从现实生活和文学角度浅谈中日传统审美文化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6,0(5Z):182-183. 被引量:2
-
10潘知常.论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模式──在解释中理解西方审美文化[J].社会科学家,1994,9(5):38-4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