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恶搞与青年亚文化
被引量:
5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恶搞是通过戏仿、拼贴、夸张等手法对经典、权威等人与事物进行解构、重组、颠覆,以达到搞笑、滑稽等目的的文化现象。恶搞是一种具有抵抗性的青年亚文化,为社会矛盾提出象征性的解决方式。恶搞有可能沦为负文化,在商业大潮中被收编,失去亚文化的抵抗功能。
作者
胡疆锋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0,共7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恶搞
青年亚文化
抵抗
负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22
同被引文献
363
引证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284
参考文献
27
1
《光明日报》,2003年7月10日A4版,《第二次网络信息资源调查结果公布》.
2
央视的《社会经纬》.
3
凤凰的《鲁豫有约》.
4
凤凰的《戈辉梦工厂》.
5
陕西卫视《开坛》.
6
李径宇.
胡戈:我的内心充满搞笑的念头[J]
.中国新闻周刊,2006(8):22-25.
被引量:29
7
[法]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8
[美]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1.
9
高字民.
恶搞的文化阐释[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86-88.
被引量:7
10
Antonina K· oskowska, National Cultures at the Grass-root Level, Budapes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 : p.ix-x.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陆道夫.
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36-40.
被引量:13
2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199
3
姜楠.
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
.求索,2006(3):47-50.
被引量:33
4
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5
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331页.
6
蓝晓雁.《胡戈:恶搞是种创意,给人带来欢乐》[J].新周刊,2006,(17).
7
陈旧.《娱乐至死恶搞成疯》[J].新周刊,2006,.
8
罗锦鳞.罗念生全集:第八卷[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1.
9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M]..张旭东..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453..
10
黄晓武.
文化与抵抗——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
.外国文学,2003(2):30-39.
被引量:54
共引文献
222
1
韩敏,卢松岩.
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J]
.当代青年研究,2023(5):22-33.
被引量:3
2
张莹.
对网络恶搞流行的心理学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317-317.
被引量:1
3
乔生.
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评价与完善[J]
.中国法学,2004(4):15-24.
被引量:17
4
虞崇胜.
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政治文明是怎样提出来的[J]
.东南学术,2004(3):24-35.
被引量:3
5
傅元峰.
自然景物叙写与中国现代小说诗性现代化[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0-106.
被引量:2
6
陈奎.
论“恶搞”的法律控制边界[J]
.法制与社会,2008(24).
7
霍有光.
从交通大学西迁历程看西迁精神[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40-43.
被引量:6
8
康帅.
长沙市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状况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6(2):8-10.
被引量:8
9
焦亚东.
互文性理论与钱锺书对反仿手法的研究[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2):73-77.
10
李永全.
俄罗斯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关系浅析[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6(4):10-1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63
1
王斌.
平台社会的主体化模式危机:理解“躺平”情绪的新视角[J]
.当代青年研究,2022(6):59-66.
被引量:3
2
吕婉琴.
粉丝民族主义与中韩关系的嬗变——以中国K-pop粉丝群体的身份演变为主线[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1,38(1):70-99.
被引量:6
3
吴畅畅.
视频网站与国家权力的“内卷化”[J]
.开放时代,2021(6):186-201.
被引量:12
4
董晨宇,丁依然,叶蓁.
制造亲密:中国网络秀场直播中的商品化关系及其不稳定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37-151.
被引量:44
5
晏青,侯涵博.
作为症候的粉丝文化:社会融入的价值逻辑与可能路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05-123.
被引量:16
6
李恩来,卢珊珊.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现代社会符号异化发展的分析--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的考察[J]
.学术论坛,2008,31(2):33-37.
被引量:11
7
邝霞,金子.
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
.语文建设,2000(8).
被引量:55
8
何莹,赵永乐.
国外群体记忆研究概述[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5):149-150.
被引量:3
9
曾一果.
抵抗与臣服——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数字短片[J]
.国际新闻界,2009,31(2):95-99.
被引量:12
10
孙召路.
网络暴力与少年暴力:从涵化理论说起[J]
.青少年研究,2004,4(2):36-3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1
1
韩敏,卢松岩.
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J]
.当代青年研究,2023(5):22-33.
被引量:3
2
孙琦琰.
新媒介语境下青年流行文化的“变”与“不变”——兼谈当前流行文化的传播机理和发展趋势[J]
.思想理论教育,2013(5):84-89.
被引量:5
3
朱峰,杨卫华,刘爽,刘伟.
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6):32-37.
被引量:9
4
张娓娓.
试论当代青年审美价值观的悖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47-150.
被引量:4
5
胡疆锋.
亚文化语境中的素养教育[J]
.当代文坛,2009(6):19-22.
被引量:2
6
万雪飞.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原因探析[J]
.学理论,2010(1):96-98.
被引量:2
7
杨柳.
消解与恶搞的狂欢——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与青年亚文化[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2):25-30.
被引量:23
8
叶小舟.
网络传播中的山寨现象[J]
.新闻爱好者,2010(6):79-80.
9
程飒.
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2010(11):142-142.
10
赵陈晨,吴予敏.
关于网络恶搞的亚文化研究述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7):112-117.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284
1
董洁.
新媒体语言的共同体构建与身份认同:B站弹幕互动的线上民族志研究[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3(1):1-13.
被引量:1
2
张洪兵,刘冰.
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及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2020(11):139-140.
被引量:3
3
王瑶瑶.
迷因理论视域下网络表情包的生成及传播研究——以网剧《庆余年》表情包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65-66.
被引量:2
4
张绍刚,王欢.
后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喜剧网综的符号表征、创作逻辑和文化困境[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3):227-240.
5
张陆园,季思岑.
变化中的吃播视频:内容生产、用户审美与文化属性[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1):66-71.
6
陈熙.
网络社会的微观权力分析[J]
.社会中的法理,2020(1).
7
尹方圆.
鬼畜视频作为互动仪式:“二维房间”的狂欢精神[J]
.青年学报,2020(1):41-48.
被引量:2
8
韩葳巍,赵翠兰.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男性交往实践的亲密化——以“基友”“老铁”“宝”为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2(6):39-47.
被引量:3
9
马若宏,王跃平.
国内青年文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0):热点与趋势[J]
.文化学刊,2021(4):48-52.
10
段鹏,闫伯维.
“亚网红”的价值变现:媒介融合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新样态[J]
.文化产业研究,2020(3):36-47.
被引量:4
1
郎秀英.
市场经该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
.党政干部学刊,1996(6):15-16.
2
张兆端.
警察文化研究二题[J]
.政法学刊,1997,14(1):20-21.
被引量:1
3
姜春民.
“负文化”现象解析[J]
.理论界,2007(4):138-139.
被引量:4
4
陈昕.
肩负文化脊梁使命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J]
.中国编辑,2008(1):16-18.
5
王金星.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微[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3):1-3.
被引量:2
6
李勇.
论大众文化研究立场的转换[J]
.学术交流,2006(11):180-182.
7
张兆端.
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三)[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3):26-28.
被引量:2
8
陆小弟,陆旻.
大观园[J]
.检察风云,2012(2):78-79.
9
王俭.
大观园[J]
.检察风云,2012(5):78-79.
10
王俭,沈海晨.
大观园[J]
.检察风云,2012(1):78-79.
中国青年研究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