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保障当事人权利、实现诉讼效率和刑罚目的等功能。为迎合刑罚理念的变化,顺应起诉法定主义走向起诉便宜主义的趋势,特别是在“人权入宪”和“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相关检察院试点改革的实证基础上,重新对公诉权进行配置,借鉴并创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8年第6期96-100,共5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刘桃荣.对暂缓起诉制度的质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3):88-92. 被引量:48
  • 2应建廷.缓刑实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5):24-30. 被引量:25
  • 3万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4,22(6):100-109. 被引量:44
  • 4刘本燕.和谐法治社会与暂缓起诉制度的设立[J].求索,2005(10):70-72. 被引量:3
  • 5[德]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译本引言》,李昌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 6准起诉制度,即对于《刑法》第193条至196条和《防止破坏活动法》第45条所规定的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2条规定.
  • 7宋英辉,等.《日本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第156页,161—163页.
  • 8[日]西原春夫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译,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盛文堂联合出版社1997年版,第153页.
  • 9[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陈光中.《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 1王利明.法学家眼中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J].法学,2005(5):5-7. 被引量:10
  • 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 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84.
  • 3[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12.
  • 4[日]田口守一 刘迪 张凌 穆津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51.
  • 5[德]拉德布鲁赫 米健等译.法学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00.
  • 6[日]田口守一 刘迪 等译.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7[德]克劳思·罗科信 吴丽棋 译.刑事诉讼法(第2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8[日]松尾浩也[日]西原春夫 李海东 等译.关于起诉裁量主义[J].[日]西原春夫,李海东,等译.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C].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东京: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
  • 9[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译本引言[A].李昌珂 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 10[法]卡斯东·斯特法尼 罗结珍 译.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1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