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滇牡丹复合群的Giemsa C-带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应用BSG方法对滇牡丹(Paeoniadelavayi)复合群5个类群的GiemsaC-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5个类群的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10条染色体,其核型基本一致,均为K=2n=10=6m+2sm+2st。各类群的10条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GiemsaC-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出GiemsaC-带,而短臂上的GiemsaC-带的数量和位置在类群之间表现了一定的差异。除了滇牡丹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的短臂上显示出了GiemsaC-带而表现出了异染色质的杂合性外,其余各类群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显示了相同的GiemsaC-带。每一类群所含的C—带比率(C—带总长度/染色体总长度)非常接近,约为10%。文中还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滇牡丹复合群5个类群的关系非常密切,可能是由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
出处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95-401,共7页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龚洵,顾志建,武全安.黄牡丹七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02-410. 被引量:20
  • 2Li Sifeng,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年,7卷,2期,107页
  • 3Yang Diqing,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2期,139页
  • 4Hong Deyuan,植物分类学报,1988年,26卷,1期,33页
  • 5Li Maoxue,Plant Chromosome Res,1987年,359页
  • 6Pan Kaiyu,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1979年,27卷,37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李思锋,于兆英,周俊彦.黄牡丹的核型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2):107-111. 被引量:19
  • 2杨涤清,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2期,107页
  • 3洪德元,植物分类学报,1988年,26卷,1期,33页
  • 4李懋学,武汉植物学研究,1986年,3卷,4期,297页
  • 5王莲英,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3年,1卷,63页
  • 6团体著者,中国植物志.27,1979年
  • 7方文培,植物分类学报,1958年,7卷,4期,297页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224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