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成分分析在麦蚜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Prediction of amount of wheat aphid occurrence by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t analysi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方法。对利用主成分建立回归方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山东菏泽地区麦蚜发生量预报模式,预报效果理想。
作者
刘了凡
冯殿英
张厚臣
机构地区
山东省菏泽地区气象局
山东省菏泽地区植保站
山东省菏泽地区农校
出处
《昆虫知识》
CSCD
1997年第5期260-263,共4页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麦蚜
预报
发生量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eat aphid. forecast
分类号
S43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5.122.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2
参考文献
1
1
施能,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1995年,134页
同被引文献
105
1
梁荣先,杜兰花,景云飞,李云昌.
晋中盆地麦蚜发生为害程度及原因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04,32(3):51-53.
被引量:3
2
郭瑞林,侯军红,韩勇.
小麦育种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小麦研究,2004,25(3):28-32.
被引量:3
3
李后强.
分形理论在大分子科学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应用[J]
.大自然探索,1993,12(1):28-32.
被引量:27
4
张海松.
油松毛虫发生的非线性灰色预测模型[J]
.昆虫知识,1993,30(1):36-37.
被引量:5
5
屈会选,党建友,程麦风,谢咸升.
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J]
.华北农学报,2004,19(4):102-104.
被引量:21
6
孙淑梅,胡箭卫.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麦蚜发生量(程度)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J]
.昆虫知识,1994,31(3):140-143.
被引量:7
7
张汝霖,于锁英,徐艳霞,周安定,樊云茜.
高粱蚜灰色灾变长期预测模型[J]
.昆虫知识,1994,31(6):327-329.
被引量:4
8
尹青云,郑王义,屈会选,王东升,谢瑞才,李生才.
晋南麦蚜种群消长动态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4,22(1):59-59.
被引量:5
9
曹雅忠,郭予元,胡毅,武豫清.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J]
.植物保护学报,1989,16(4):239-243.
被引量:18
10
董庆周,李效禹,孟庆祥,张广学,魏凯.
宁夏地区麦二叉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J]
.昆虫学报,1995,38(4):414-42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8
1
曹雅忠,尹姣,李克斌,张克诚,李贤庆.
小麦蚜虫不断猖獗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J]
.植物保护,2006,32(5):72-75.
被引量:87
2
李峰,裴雪霞,郑王义,谢咸升,丁锐钦.
山西小麦穗蚜复合种群动态监测模型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56-258.
被引量:3
3
张建军,陈恩会,孙鹏.
2010年徐州市小麦穗蚜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152-153.
被引量:1
4
巩中军,武予清,都振宝,苗进,段云,蒋月丽.
黄板、黄盆及灯光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诱捕效果[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1703-1707.
被引量:4
5
彭琳,杨林楠.
基于GRA/BPNN的农作物害虫发生量预测模型[J]
.农机化研究,2013,35(6):19-24.
被引量:3
6
马飞,程遐年.
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1):92-97.
被引量:35
7
靳然,李生才.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麦蚜发生程度预测模型[J]
.昆虫学报,2015,58(8):893-903.
被引量:6
8
靳然,李生才.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麦蚜发生期预测对比(英文)[J]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3):353-36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42
1
刘英智,张广和,缪玉刚,于凯.
麦蚜种群数量对生境植被与防治措施变化的反应[J]
.中国植保导刊,2019,0(12):47-50.
被引量:1
2
段辛乐,乔宪凤,彭雄,左亚运,刘高鸣,陈茂华.
我国禾谷缢管蚜微卫星位点扩增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15,42(3):297-303.
被引量:5
3
高月波,卢宗志,孙雅杰,孔庆琴.
大豆食心虫预测预报的研究与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3):18-20.
被引量:22
4
王海建,杨茂发,李庆,杨群芳,李子忠.
稻飞虱发生程度的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24(1):37-39.
被引量:8
5
贾春生.
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测报马尾松毛虫发生级别[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5):16-16.
被引量:16
6
曹敏,刘荣兴,朱伟祖,王慧峰,周锡兴.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12(5):376-378.
被引量:10
7
贾春生.
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43-44.
被引量:5
8
丘国文.
马尾松毛虫期距预测预报、回归预测预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90-92.
9
韦永贵,孙跃先,李克斌,尹姣,郭萧,曹雅忠.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结构动态的初步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8,28(6):5-8.
被引量:11
10
王春芝.
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与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3):50-50.
被引量:3
1
靳桂芝,张会孔,杨振霞,孔凡凤.
二代棉铃虫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J]
.植物保护,1995,21(3):30-32.
被引量:7
2
程福如.
第三代棉红铃虫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1998,10(5):278-279.
3
黄永中.
南疆四十五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J]
.中国棉花,2001,28(4):37-38.
被引量:1
4
杨勤建,覃建政,王华生.
环江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测报方法[J]
.广西植保,2013,26(B12):73-74.
5
唐建祥,王柏青,董忠强,赵峰庚.
中华稻蝗发生量预报技术改进[J]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8):38-40.
6
邰德良,姜海洲,王泉章,梅爱中.
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12):11-12.
7
宋昌琪,蓝建军,徐火忠.
频振式杀虫灯在茶树害虫测报、防治中的应用[J]
.昆虫知识,2005,42(3):324-325.
被引量:19
8
陈善国.
正态分布模型在灰飞虱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0):119-120.
被引量:2
9
陈建明,黄次伟,冯炳灿,凌迎春,郑火根,张招娣.
水稻褐飞虱预报因子的主因素分析及其发生量预报[J]
.浙江农业科学,1996,37(4):188-190.
10
贺达汉,顾才东,洪波,田真.
宁夏黄灌区玉米螟预报系统模型[J]
.农业科学研究,1993,0(2):12-19.
昆虫知识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