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加快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
查奇芬
王晞敏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86-88,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7SJB790006)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城市创新能力
评价
因子分析
分类号
F224.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10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63
参考文献
3
1
唐启国.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99-104.
被引量:3
2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科技年鉴2006[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
赵喜仓,李冉,诸葛秀山.
镇江城市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07(10):15-1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付晓东.
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之研究[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57-63.
被引量:13
2
龙敏.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
.理论与当代,2005(10):17-18.
被引量:3
3
陈海波,张瑾,刘洁.
提升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2):27-28.
被引量:3
4
刘振华.
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3):18-20.
被引量:1
5
中国江苏网站.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jiangsu.gov.cn/gb/zgjs/wjgz/sjwj/userobjectlai97868.html.
6
中国镇江网站.镇江市企业“自主创新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EB/OL].http://www.zhenjiang.cn/gb/zgzj/zwgk/zfwj/nodel594/userobjectlai7921.html.
7
(德)埃瑞克·G.菲吕博顿(EirikG.Furubotn),(德)鲁道夫·瑞切特(RudolfRichter)编,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
黄乾.
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
.中州学刊,2001(2):31-33.
被引量:14
9
顾新.
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7-141.
被引量:37
10
张德平.
建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5):124-12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
1
纪建悦,张志亮,郭春静.
构建塔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探讨[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657-660.
被引量:1
2
郭丕斌.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创新型城市建设[J]
.特区经济,2008(10):274-275.
同被引文献
210
1
王纪武,孙滢,林倪冰.
城市创新活动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对策——以杭州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12-18.
被引量:26
2
韩挺,孟原旭,丁禹元.
西咸新区创新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S01):74-82.
被引量:5
3
夏鑫,何建民,刘嘉毅.
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逻辑——兼论其对经济管理学研究的启示[J]
.财经研究,2014,40(10):97-107.
被引量:86
4
王东华,张仲伍,高涛涛,史雅洁,任秀芳.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的空间格局分异[J]
.中国沙漠,2015,35(3):837-842.
被引量:12
5
池仁勇,虞晓芬,李正卫.
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被引量:195
6
赵黎明,李振华.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创新[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03-306.
被引量:18
7
王战军,廖湘阳,周学军.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60-65.
被引量:47
8
阎官法,魏艳,陈一静.
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20-24.
被引量:8
9
邵云飞,唐小我.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71-76.
被引量:53
10
周元,王海燕.
关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6(1):13-17.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22
1
杨西春.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测度及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模型[J]
.社会科学家,2021,36(8):91-97.
被引量:5
2
全少莉,钱宏胜.
创新能力视角下的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32-34.
被引量:5
3
曾铖,郭兵.
基于两阶段效率视角的城市创新能力测算——来自20个典型城市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7):32-39.
被引量:11
4
杨昊悦.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探索——对苏州市的调研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4).
被引量:1
5
杨昊悦.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探索——对苏州市的调研分析[J]
.决策咨询通讯,2010,21(2):75-77.
被引量:8
6
刘永久,王忠辉,吴风庆.
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十七城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9):30-35.
被引量:27
7
穆广杰.
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78-82.
被引量:4
8
李高扬,刘明广.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研究现状评述[J]
.工程管理学报,2013,27(6):51-55.
被引量:6
9
金晶晶,尹萌萌,刘青青,叶秀,贲红友.
常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证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8):7-8.
被引量:1
10
单兰倩.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5(51):69-70.
二级引证文献
163
1
王林梅,吴云芳.
营商环境、政府科技人才注意力与地区创新绩效[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3(2):92-114.
被引量:1
2
杨俊博,吕拉昌.
近10年中国城市创新空间体系的变化分析[J]
.特区经济,2020,0(1):42-48.
被引量:2
3
周荣,郭晓佳,逯承鹏.
山西省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37-44.
被引量:1
4
蒋芬,邓丹青,汪平.
多维外部性视角下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关系[J]
.科技通报,2021,37(6):115-120.
5
于佳甜,张改素,李晗,郑红梅,霍雪晨.
南街村方便面抖音带货主播的类型、销售模式与空间分异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2):168-180.
6
王伟,朱小川,梁霞.
粤港澳大湾区及扩展区创新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2):16-24.
被引量:25
7
周建新,谭富强.
基于空间计量的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2020(1):101-116.
被引量:2
8
国晓丽.
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产业创新[J]
.商场现代化,2010(20):107-108.
被引量:2
9
任柏华,王成新.
快速城市化时期山东省区域差异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1(9):66-68.
10
李巍巍,杨宏慧.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的城市创新效率分析——以黑龙江省13座城市为例[J]
.煤炭经济研究,2011,31(11):38-42.
1
张渊学,钟永春,何稼生,李斌.
南湖岸边看创新[J]
.今日浙江,2006(10):54-55.
2
刘琴,张继良,薛以硕.
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
.枣庄学院学报,2015,32(5):111-115.
被引量:3
3
周绍朋.
自主创新 掌控命运——自主创新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J]
.科技与企业,2006(2):42-44.
4
惠青,陈松.
基于知识协同的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
.市场论坛,2012(4):79-80.
被引量:10
5
谢罗群.
“三项能力”建设破解发展难题——金海燕物业转型升级之路[J]
.中国物业管理,2013(6):24-26.
被引量:1
6
岳瑞波.
山西省小微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5,34(4):68-70.
被引量:1
7
马永琦,闫秀霞,刘莉洁.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模糊评价[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2):19-23.
被引量:6
8
郑万松,孙晓琳,王刊良.
IT能力、知识共享、服务创新能力和质量关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4,30(11):62-64.
被引量:4
9
李晓丹.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研究[J]
.现代商业,2016(36):84-85.
10
吕冬梅.
湖南省小微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2):44-45.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08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