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29
1 甘士喜,岳希金.紫杉醇开发的历史与进展[J] .中国医药情报,1997,3(1):46-49. 被引量:1
2 徐铮奎.紫杉醇市场饥渴[N].医药经济报,2008-01-16(05).
3 候宽昭.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改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481.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8.
5 Gragg GM, Mathew S. The taxol supply crisis NCI polices for handing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novel natural product anticancer and anti-HIV. Nat Prod, 1993,56(10) : 1657 - 1668.
6 夏雷.中药紫杉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9):15-17. 被引量:2
7 Holton RA, Kim HB.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4,116: 1597 - 1599.
8 Nicolaou KC, Liu JJ.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J]. Nature, 1994,367: 630 - 634.
9 Borman S. Chemical-enzymatic technique used to make carbohydrates glyeopeptides [J ]. Chem Eng New, 1994,(CFeb. 21th) :37 - 39.
10 Rowinsky GK, Donehower RC. Drug therapy paclitaxel (Taxol) [J]. N Eng J Med, 1995,332(15) .1004 - 1014.
二级参考文献33
1 黄雅芬,余龙江,兰文智,杨希.脂氧合酶在诱导红豆杉细胞产紫杉醇中的作用[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17-1921. 被引量:3
2 鲁旭东,刘华英.细胞培养及基因工程生产红豆杉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2004,29(11):1-3. 被引量:4
3 马玺,马英,刘威,周东坡.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J]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6):401-405. 被引量:10
4 潘启超.新抗癌药——紫杉醇的药理及临床疗效[J] .癌症,1994,13(6):553-557. 被引量:16
5 陈超,付春华,姜革民,兰文智,余龙江.红豆杉细胞中的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紫杉醇产量之间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83-87. 被引量:7
6 祝顺琴,胡凯,谈锋.曼地亚红豆杉枝叶制备紫杉醇浸膏的优化工艺及中试条件的选择[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2):321-324. 被引量:10
7 刘智,余龙江,李春艳,赵春芳.磷甘霉素和洛伐它汀处理对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生物合成紫杉醇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2):199-204. 被引量:10
8 孙清鹏,赵福宽,关雪莲.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3):67-72. 被引量:5
9 黄玉仙.红豆杉及其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158-159. 被引量:6
10 周忠强,梅兴国.前体饲喂对细胞培养生产紫杉烷的促进作用(英文)[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3):51-5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76
1 宋宝根.甘肃产不同月份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甘肃中医,2004,17(7):32-32. 被引量:2
2 李冬杰,张进献,魏景芳,李世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培养中褐化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1):95-98. 被引量:32
3 李昀,田呈瑞.银杏叶总黄酮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 .保鲜与加工,2000(11):12-14.
4 陈惠,王文科,卢英梅,白新生.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母株来源与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的影响[J] .中草药,2005,36(5):747-751. 被引量:7
5 孔琪,张玉红.植物抗癌的次生代谢产物[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421-426. 被引量:2
6 杜亚填,陈建华,许建宇,曹庸,周朴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4):569-576. 被引量:19
7 王玲,房亚南,马继琼,李勇军.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成因的探讨[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719-721. 被引量:8
8 张洋,陈志,王慧春.2,4-D和6-BA对唐古特大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2):33-35. 被引量:5
9 张洋,陈志,王慧春.2,4-D和6-BA对唐古特大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23(3):23-25. 被引量:7
10 孙爱芝,马玉贞,黄昌庆,仵慧宁.松科花粉鉴定要点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8-2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5
1 刘颖,肖艳.红豆杉及其紫杉醇研究开发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5,22(4):34-35. 被引量:20
2 王卫斌,姜远标.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与紫杉醇药源的开发利用[J] .中国林业产业,2006(10):42-45. 被引量:16
3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编.云南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丛书.云南红豆杉,2006,12.
4 李全,宋小妹.红豆杉中紫杉醇最新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2008,28(1):66-67. 被引量:7
5 邱德有,吴小红,黄璐琦.木本药用植物红豆杉研究的新进展[J]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3):439-44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6
1 谢美华,李霖,李雪玲,杨海艳,王振吉,范树国.云南红豆杉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46-149. 被引量:4
2 谢美华,李霖,李雪玲,杨海艳,陈华红,王振吉,范树国.云南红豆杉茎灰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608-611. 被引量:1
3 保福伟.云南红豆杉培育技术及应用前景[J] .林业建设,2015(6):58-60.
4 刘继红,尹芳,王昌梅,赵兴玲,吴凯,柳静,杨红,刘士清,张无敌.沼液中添加某些活性成分对交链孢菌的抑制影响[J] .中国沼气,2018,36(4):13-17.
5 赵春梅,史富强.云南红豆杉培育技术分析[J] .现代园艺,2021,44(12):14-15. 被引量:2
6 唐荣,李帅锋,苏建荣.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27(3):705-715. 被引量:7
1 徐铮奎(综述).紫杉醇原料药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J] .中国制药信息,2008,24(4):37-39.
2 陈卫东,刘晓东.抗肿瘤药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10):776-778. 被引量:18
3 梅兴国,胡道伟,李春光.紫杉醇药源开发的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1996,21(6):247-251. 被引量:2
4 上市新药[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92-192.
5 徐铮奎.植物抗癌药之王“紫杉醇”市场前景浅析[J] .中国制药信息,2003,19(1):39-40. 被引量:4
6 夏洪平.癌症的克星——植物抗癌药紫杉醇[J] .食品与药品,2005,7(07A):52-53. 被引量:12
7 Cragg GM,彭亚贞.紫杉醇的供应危机,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对扩大生产所采取的对策[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4,9(4):160-164.
8 聂纯.天然药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9,30(1):65-69. 被引量:36
9 张骁,束梅英,张韬.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6,6(4):40-46. 被引量:19
10 生物药推动活性药物成分市场增长[J] .国外药讯,2009(6):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