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引言 1896年,G.V BLack在一个金箔充填的根管内插入一根金螺纹桩作为义齿的固位,桩冠开始应用于临床。从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桩核修复无髓牙,尤其是牙体严重缺损,如残根、残冠等。但是,由于无髓牙硬组织脱水,牙本质小管水分丧失而失去弹性,牙齿变脆;根管治疗时机械性制备进一步削弱了牙齿硬组织;牙胶充填侧向压力过大,都使牙齿的抗折力降低。本文对桩核系统引起根折的原因进行综述。 二、不同设计的桩核系统在牙根内的应力情况 1.桩核系统在根管内的应力情况 人们用光弹法、有限元法等研究了桩核系统在根管内的应力情况,发现当根内无桩时,斜行压力及侧向压力集中在冠部和牙根的中1/3处,唇侧略大些,垂直压力下,压力集中在牙本质的颈部和冠部。根管内放置桩核以后,根内的压力模式发生了改变。斜行和侧方压力集中在唇侧颈部的牙根及牙槽骨以及舌侧桩孔末端牙根和根尖端1/3处牙槽骨处;垂直压力时,应力呈对称分布,主要集中于根面与根管壁夹角处的牙本质中,其应力以剪切力和压应力为主。载荷的大部分由核传到牙根(根面),小部分由桩传到桩孔底部(根尖),形成应力集中区,尤其是桩核交界的舌侧,是应力最集中的区域。
出处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Materials and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