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
作者 沙莲香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 1高田昭彦,柳中权.现代社会和青年——青年研究的社会学意义[J].青年研究,1984(5):63-65. 被引量: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 3斯腾伯格著,戴俊毅译.青春期[M].上海社科出版社,2007:114.
  • 4本尼迪克菩,何锡章等译.文化模式[M].华夏出版社,1987:19-23.
  • 5米德罗尔,西德尔著,赵世玲等译.欧洲家庭史[M].华夏出版社,1987:94.
  • 6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M].海南出版社,2002:257、473、505.
  • 7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7:535.
  • 8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三联书店,1997:159.
  • 9法拉克斯著,区纪勇译.青年与社会变迁[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59、65、58.
  • 10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代沟[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95、20-4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