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怕子成龙”的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望子成龙”反映了中国人的自身价值观念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希望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有用之材。但是现在,大学生已不再是包含自豪和羡慕的词语,许多家长也不再以考上大学作为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望子成龙”变成了“怕子成龙”,父母不再为子女读书好感到自豪和欣慰,而代之以忧愁和无奈。
出处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8年第6期93-95,共3页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3

  • 1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4):13-15. 被引量:28
  • 2杨东平.矫正“教育产业化”迷误[J].南风窗,2005(01S):52-54. 被引量:7
  • 3陈烨.“因教致贫”现象及其根治对策[J].中州学刊,2005(4):102-104. 被引量:20
  • 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
  • 5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1..
  • 6王强.《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N].《农民日报》,2004年12月30日.
  • 7郭文才.《教育投资列家庭支出首位》[N].《新闻晚报》,2003年9月4日.
  • 8刘芳.《学费上涨贫困地区三个劳动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N].《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18日.
  • 9王强.《吉林省一些农村家庭"因教致贫"调查》[N].《甘肃日报》,2004年12月24日.
  • 10朱四倍.《教育经费增加的喜与忧》[N].《中国信息报》,2005年1月12日.

共引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