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被引量:3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视角,通过分析污染事件中主要利益相关各方的态度与行为,解释水污染的发生机理。企业主的理性算计陷入近视,仅仅看到短期的收益。普通百姓为了基本的生存,在面对反污染的专业壁垒,在企业、政府等强势组织面前,唯有沉默,仅有"傻子"、"疯子"还在抗争。作为第三方的技术专家缺乏独立立场,环保部门利用掌控的环境容量之"稀缺资源"作为致富资源。本文认为正确分析污染事件中各方的态度、行为是有效实现法律与政策调控和环境教育的基础性认知。
作者 陈阿江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9-175,共7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学分析”(04SHB017)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杨金福.“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 2陈阿江.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J].江苏社会科学,2003(5):92-96. 被引量:30
  • 3M.塞尼.《世界银行经验:发展机构中的社会学工作》[J].国外社会学,1999,.
  • 4胡红斌等.《JX"民间零点行动"昨夜悲壮行进》,《都市快报》2001年11月22日.
  • 5翟明磊等.《一个跨省河流污染维权事件的5年观察》,2004年4月14月,http://news.21cn.com/today/legend/2006/04/14/2544649.shtml.
  • 6吴明明等.《京杭运河LX塘水质突变威胁50万人饮水安全》,《现代快报》2005年7月1日.
  • 7李敏.生与死——中国企业死亡警戒[J].企业研究,2007(8):38-48. 被引量:3
  • 8冯仕政.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122-132. 被引量:150
  • 9程芬.《"太湖卫士"吴立红的15年环保路》,《公益时报》2006年2月21日,http://www.eedu.org.cn/Article/epedu/epman/200602/7214.html.
  • 10刘鉴强等.《一个环保农民的激情与梦想》,《南方周末》2005年9月15日.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社会学范式”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页.
  • 2[美]迈克尔·M·塞尼.《移民·重建·发展—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二)》,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编译,(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9页,第358页.
  • 3社会评价课题组编.《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页.
  • 4金耀基.《范典与社会学的发展》,载《金耀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5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econd Edition, Enlarged, 1970.
  • 6Inglehart, Ronald. The Silent Revolution :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M].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Inglehart, Ronald. 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 7阎云祥.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32,144—169.
  • 8Walder, Andrew G.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 9Bian, Yanjie. Guanxi and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Jobs in China[J]. China Quarterly, 1994, (140) : 971- 999 ;Bian, Yanjie, Ronald L Breiger, Deborah Davis, and Joseph Galaskiewicz. Occupation, Class and 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China[J]. Social Forces, 2005, (83) :1443- 1468;Pieke, Frank N. Bureaucracy, Friends, and Money: The Growth ofCapital Socialism in China[J].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1995, (37) : 494- 518.
  • 10Portes, Alejandro.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m Sociology[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8, (24) : 1- 24.

共引文献180

同被引文献483

引证文献38

二级引证文献3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