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看不见的手”作用下的“利己”与“利他”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9-130,共2页
Thinking
参考文献3
-
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5页.
-
2[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3-14页.
-
3浙江商网.2006年.浙江经济八大趋势性事件.
-
1方由林.简析人性与政治[J].理论界,2006(10):144-145.
-
2刘忠泽,李克桥.关于价值的几点认识[J].集团经济研究,2005(10S):94-95.
-
3令狐磊.“新三十而立”变“三十而富”[J].现代经济信息,2005(3):42-44.
-
4罗金彪.试析规范与道德的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73-75.
-
5王若素.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容性及非相容性[J].红旗文稿,1996(23):12-15.
-
6张曙光.市场社会的财富和财富观[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1-1. 被引量:2
-
7杨清明,陈尧.蝴蝶效应及其对个体道德的本质规定性——对“SARS现象”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55-57. 被引量:1
-
8张宏斌,孙雁飞,李安义.人的价值取向:“经济的人”?“社会的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9(3):4-10.
-
9田向阳.“利己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6):33-35.
-
10周希炜.斯密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商,2014(19):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