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高校立体式多维度德育工作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建立体式多维度德育工作体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多维度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多维度,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过程多维度,知、情、意、行相统一;德育方法多维度,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德育结果多维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者
孔超
机构地区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42-43,共2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高校立体式
多维度
德育体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张金顺.
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172-175.
被引量:10
2
谢帆,翟广运,张竞乾,朱玉涛,徐敏云.
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4):46-50.
被引量:4
3
简华春.
转型时期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6,22(9):79-82.
被引量:6
4
田霞.
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1):122-12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王志刚,章红伟.
做好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J]
.贵州教育,2005(4):13-15.
被引量:2
2
陈捷.
浅谈“德育首位”传统的现实挖掘[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112-116.
被引量:7
3
向群英,林芝艳.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1):38-40.
被引量:3
4
谢登斌.
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4):31-35.
被引量:25
5
金感芳.
浅谈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特色[J]
.全球教育展望,1994,24(2):71-72.
被引量:4
6
魏贤超.
欧美应用伦理学课程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1995(5):7-9.
被引量:4
7
庞海坡.
关于“德育首位”问题的思考[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9-9.
被引量:1
8
林珍.
“双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回归[J]
.理论探讨,2004(6):95-96.
被引量:1
9
李小薇.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浅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1(2):9-13.
被引量:5
10
陈俊珂.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108-111.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20
1
潘丽芬.
论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J]
.教育探索,2008(5):93-94.
被引量:3
2
王曦.
大学“自组专业”模式价值探微[J]
.大学教育科学,2006(5):46-49.
3
李东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
.教育与职业,2008(11):125-126.
被引量:3
4
刘长龙.
当代中美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之启示[J]
.学术论坛,2008,31(9):88-92.
被引量:15
5
王曦.
“自组专业”人才管理模式浅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5):144-145.
6
宋时全,姚峥嵘.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 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59-61.
7
王志强,于振海.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8):1555-1558.
被引量:2
8
蒋丽丽,姚楠.
高校德育探究[J]
.学理论,2010(16):197-198.
9
梁钊华.
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110-114.
被引量:2
10
季海菊.
生态德育:国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J]
.南京社会科学,2012(3):130-136.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7
1
吴晓东,张逸.
论交往的社会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0):133-135.
被引量:2
2
郭劲松.
交往理性与德育理念的重建[J]
.伦理学研究,2005(3):74-77.
被引量:21
3
彭未明.交往德育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4
[德]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91.
5
郭宁.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学风管理工作[J]
.神州,2011(9):63-63.
被引量:2
6
易晓明.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J]
.教育探索,2002(1):78-80.
被引量:30
7
肖斌,夏迎峰.
浅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管理创新[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1):84-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海霞.
基于交往行动理论的学生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2011,31(4):85-86.
被引量:1
2
杨月莹.
高职院校立体式分层学风管理模式的创建与探索[J]
.青春岁月,2016,0(21):137-13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舒晓兰.
走出词汇和语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误区简析[J]
.海外英语,2014(18):85-86.
1
冯岚.
关于高校立体式婚恋教育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3(13):303-303.
2
陈芝灵.
多维度德育散点渗透与创新教育[J]
.福建教育,2000(6):45-46.
3
杨金兰.
高校环境教育问题现状分析[J]
.知识经济,2014(2):147-147.
被引量:4
4
金一文.
论高校立体交互式思政教育载体的建设[J]
.学理论,2016(12):244-24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