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人为本:现代管理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统一域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观的基本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观主张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管理,是一系列关于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的思想理论。以人为本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依靠人,是为了人、依靠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观与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都以人为最终目的,并且二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现代管理观与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
作者
于晓霞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2,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现代管理观
科学发展观
统一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韩毅,崔永生.
现代以人为本管理观的哲学阐释——兼论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2):49-52.
被引量:1
2
程伟.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
.求索,2007(4):142-144.
被引量:8
3
周国峰.
人本管理的哲学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07(7):40-4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55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8-459页.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55页.
7
.《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8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83,83页.
9
陈喜贵等译,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2003.
10
肖芳.
论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J]
.求索,2004(3):114-11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0
1
于晓霞,秦廷国.
管理的人性论反思及意义--由人性假设出发[J]
.哲学动态,2008(3):78-81.
被引量:6
2
郭霄鹏.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大学文化的哲学思考[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108-112.
3
孙文静,温志强.
从存在到全面发展--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
.甘肃社会科学,2008(3):232-235.
4
胡文臻,秦廷国.
管理文明与人的发展[J]
.求索,2008(4):101-103.
5
段鹏飞.
关于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2009,32(4):19-23.
被引量:6
6
黄巧,陈若松.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研究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8):7-9.
7
彭纯军.
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哲学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7):67-70.
被引量:2
8
郭晓君,郝宗珍.
实现“以人为本”路径的研究状况及其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76-177.
9
王雪松.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J]
.商情,2014,0(42):195-195.
10
程晓娟,朱文武.
高校助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分析[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6):35-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蔡普民.
科学发展观与GDP的关系辩证[J]
.统计与决策,2007,23(1):53-55.
被引量:1
2
[美]F.泰勒著.《科学管理原理》.蔡上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3
耿步健.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与集体主义价值观[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8):179-18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军.
管理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J]
.求索,2008(12):69-7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袁金宝,李阳.
“后奥运时期”的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6):91-93.
2
郭树勤,梁华杰,郭亚丹.
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的开发[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89-93.
1
丁东澜.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教学改革[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107-110.
2
库桂生,周保志,曹维新,何权.
坚持以人为本当前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J]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5(1):2-8.
3
陶钧.
小康大业 人才为本[J]
.理论导报,2004,0(7):16-17.
4
汪永生.
论以人为本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践行[J]
.铜陵学院学报,2006,5(3):69-71.
5
伍德.
今人今语[J]
.做人与处世,2011(4):61-61.
6
罗广,冯秋珍.
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社会工作发展[J]
.法制与社会,2007(7):815-816.
被引量:2
7
王方华.
识人与选才[J]
.上海管理科学,2011,33(1).
8
朱石川.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9-41.
9
岗嘎沐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91-92.
10
尉尚宏.
构建人才成长通道[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3):44-45.
求索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