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 被引量:7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对比是如此鲜明,应对并不容易。中国社会不仅进步和代价反差鲜明,而且社会代价、社会问题,又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一下子出现在面前,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难度。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还是对它的沉重代价,国际社会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中国社会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这三者是中国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 郑杭生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9

  • 1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5(1):83-93. 被引量:264
  • 2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 3乔舒亚·库珀·雷默.北京共识[A].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5加加美光行.ICCS国际学术研讨会宗旨[A].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激荡中的世界与中国—面向现代中国学的构筑[C].2004.
  • 6世界银行: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
  •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0)[R].中国环境报,2001-06-16.
  • 8沟口雄三,汪晖.没有中国的中国学[J].读书,1994,0(4):82-87. 被引量:9
  • 9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3):29-34. 被引量:74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768

引证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