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力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的教育培养,提高力学素养,加强对技术伦理的认识和提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作者
李冬梅
机构地区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88-89,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工程意识
力学素养
技术伦理
抽象思维
创新意识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张炳生.
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38-39.
被引量:22
2
陈向阳.
试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64-65.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路甬祥.
再谈现代工程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4,15(1):1-5.
被引量:28
2
[美]卡尔 米切姆 殷登祥 曹南燕 译.技术哲学概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4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朱高峰.面向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B/0L].2001.http://www.edu.cn/20010827/208519.shtml.
5
罗福午,.
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2):43-47.
被引量:19
6
张炳生,刘雪东.
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4-46.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52
1
韩玮,张吉良.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透视[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83-84.
被引量:25
2
周刚,袁媛.
实用型演讲开场白解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3):53-54.
3
马立红.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技术伦理教育[J]
.职教论坛,2007,23(01X):54-56.
被引量:2
4
汪正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J]
.职教论坛,2007,23(04S):18-21.
被引量:36
5
马立红.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技术伦理教育[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2):69-72.
被引量:2
6
王武林.
试论高职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2007(9):38-40.
被引量:1
7
王东红,刘东,郑小林,何德忠,方祯云.
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131-134.
被引量:15
8
古发辉,赖路燕.
关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140-142.
被引量:8
9
张承凤.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155-159.
被引量:29
10
高庆.
“大工程观”理念与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5-4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
1
陈伟,张季如,万晶.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评价[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61-65.
被引量:10
2
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7年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卞步喜,刘一华.
材料力学公式记忆法[J]
.力学与实践,2007,29(2):64-65.
被引量:16
4
欧淑彬.
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25-126.
被引量:7
5
徐国庆.
关于工程力学建模的一点心得[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72-172.
被引量:1
6
唐静静,范钦珊.
基础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探索[J]
.力学与实践,2008,30(4):89-90.
被引量:34
7
黄滨.
结合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45-147.
被引量:3
8
李哲,冯冠.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创新[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89-90.
被引量:3
9
武际可.
埃菲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J]
.力学与实践,2010,32(2):144-146.
被引量:1
10
邓宗白,陈建平,范钦珊,陶秋帆,虞伟建.
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6-2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5
1
方尚旭.
谈民办院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提高[J]
.科技信息,2010(20).
2
蔡石坚.
《工程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24(6):187-188.
3
徐步青,齐月芹.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99-100.
被引量:3
4
夏冬生,朱公志,于彥,金蓉.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力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5,1(22):65-66.
被引量:6
5
于玲,秦翔,包龙生.
抽象力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4):196-19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谢建.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探讨[J]
.继续教育,2013,27(6):48-50.
被引量:4
2
杨月华,徐宗刚.
浅谈如何突破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瓶颈[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5):231-232.
3
刘红彬,王建强,杨永明.
提高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3):48-50.
被引量:6
4
肖盛莲.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7):199-200.
被引量:1
5
冯燕博,万晓慧.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力学课程内容体系探索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8,37(12):254-256.
被引量:3
6
张俊,田中旭,宋秋红,袁军亭.
LS-DYNA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4):4-6.
被引量:1
7
刘玉红,陈涛,杨勇.
基于项目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2021(6):84-87.
被引量:6
8
张建忠,赵东,赵健,吴健.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纯弯曲教学实验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95-97.
被引量:2
9
周新贵,郝英奇,叶中豹.
角点相关方法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皖西学院学报,2023,39(5):130-135.
1
王志刚,龙志勤,黄芹.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
.四川水泥,2016(2).
2
王坚.
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B):153-153.
被引量:4
3
李丹,张伟.
浅析工程力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J]
.科教文汇,2011(34):121-121.
被引量:1
4
张雅静,李治国,冯海全.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19):157-158.
被引量:3
5
徐秀芬.
《工程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
.平原大学学报,2003,20(4):125-126.
6
刘汉义.
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10(4):47-50.
被引量:6
7
王宏,朱正利.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9(B12):78-79.
8
翁红林.
探索力学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素质教育[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102-103.
被引量:1
9
卢爱红,马占国,冯梅梅.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82-83.
被引量:3
10
刘建忠.
专科工程力学教改应突出为专业服务[J]
.交通高教研究,1996(1):36-36.
被引量:1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