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种动态的内在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要依靠制造业中间投入需求的增加,并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
作者
李平
机构地区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
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8年第13期15-16,共2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北京市
分工关系
中间投入
相互作用
生产率
分类号
F4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1
陈宪,黄建锋.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10):65-71.
被引量:164
2
郑吉昌,夏晴为.
浙江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J]
.浙江经济,2007(8):14-16.
被引量:3
3
胡敏,陈建军,沈继维,范厚权,俞祝生.
浅论安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J]
.安徽科技,2008(1):37-38.
被引量:2
4
代中强.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2008(4):22-28.
被引量:40
5
胡水炜.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1X):45-46.
被引量:2
6
周振华.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
.中国工业经济,2003(4):46-52.
被引量:389
引证文献
1
1
黄立新,李玉娟.
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64-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婧瑗.
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8):64-65.
被引量:1
1
徐文泉.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J]
.国家安全通讯,2001(6):39-40.
2
胡萍,张晴,窦彬.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分析——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
.当代经济,2014,31(15):76-79.
3
杨富贵.
发展服务业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J]
.经济问题,2005(5):20-21.
被引量:1
4
廉晓梅.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
.现代日本经济,2005,24(5):27-31.
被引量:13
5
贺灿飞,潘峰华.
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对北京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6(7):96-104.
被引量:30
6
涂澄.
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06(6):76-77.
被引量:7
7
芮明杰.
大力发展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J]
.上海国资,2012(4):33-34.
被引量:2
8
孙明华.
建交以来中韩产业分工关系发展与展望[J]
.山东经济,2008,24(4):112-116.
9
陈明森,沈惠娜.
突出优势,领跑先进制造业[J]
.人民政坛,2009(9):16-17.
被引量:2
10
吴昊.
中日IT产品贸易发展与产业分工关系演进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07,26(5):20-25.
被引量:2
中国经贸导刊
2008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